學員遲到的現象無論是公開課還是企業內訓都非常常見,而帶給培訓師的往往是兩難的境地:按時開始,人數太少氣氛不足,而且可能會得罪學員;集體等待,似乎又非常不妥,而且會損害培訓師的權威性。如果是您,您會怎么做呢?(很遺憾,文章沒法互動,要是搜狐在博客里加一個投票的功能就好了,哈哈!)
一個培訓師,其在課堂上必須處于領導者的地位才能引導課堂向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如果學員認為這堂課只是例行公事或者兒戲一般的活動,培訓效果會如何?我想很多同行的培訓師都遇到過這樣的客戶,比如某些經常做培訓的大型企業中會出現聽課都聽膩了的學員。當學員發現你的課程時間可以隨意的拖后,或者為了一兩個人改變的時候,無疑會損害課程的嚴肅性;當學員發現培訓師畢恭畢敬的等待少數學員的時候,會覺得自己老老實實按時到場是挺傻的一件事;而接近上課時間時,翹首以盼準備聽課的神經,卻因為一句要求等待的話而松弛了下來。這些就是延時上課對于按時到達學員的弊端了,對于按時到達者,延時有什么好處?我認為是沒什么實際好處的。而對于遲到者而言,我的體會是,一小部分有禮貌的學員會恭恭敬敬的彎腰走入課堂,很多學員是昂首直入,還左顧右盼,而無論是恭敬的還是倨傲的,進入課堂后似乎都會忘記自己遲到這個事情。
如果我們按時開始呢?主要隱患有兩點:一是遲到者接受到的信息不全面,可能會影響對課程的理解或不能融入,進而影響整個課程的互動效果;二是遲到者可能會感覺到自己被忽視,影響投入度,畢竟他們在更長的時間內還是要呆在課堂上的。當然好處也是明顯的,培訓師看上去會很有個性,同時也充分保障了按時到達的學員的利益,鼓勵了正面的行為。
手心手背都是肉,無論是遲到者還是按時到達者都應該獲得良好的培訓效果,都應該良好的融入培訓,對于商業培訓師而言,得罪了哪一方都會影響到滿意度,但是無論選擇按時開始或者延時都會有弊端,這個很棘手。有沒有兩全齊美的辦法呢?我想當然是有的。
我們面臨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如何既讓遲到者完整獲得內容,同時又保障按時到達的學員的利益”,如果您覺得有必要,可以再加上一條:“如何讓遲到者覺得遲到是不對的”。回想一下大家看過的足球比賽,絕大多數電視觀眾幾乎都是遲到者,但是我們仍然對比賽的狀況了如指掌,為什么?因為解說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例行介紹一番“您現在觀看的是xx與xx的比賽,xx隊身穿白色上衣,xx隊身穿藍色上衣,現在比分是1:0,xx對暫時領先”。從這里您學到了什么?如果球賽等所有觀眾到了再開始,顯然很荒謬,所以他們開始了。但是他們卻沒有放棄新加入的觀眾,反復強調之前的狀況。
一場公開課有學員遲到了,現場人數不算太少,于是培訓師開始授課。后來遲到的學員加入了,培訓師讓大家把注意力轉到遲到的學員身上,要求該學員自我介紹,然后在授課的過程中涉及遲到者錯過的內容時,培訓師轉頭對遲到的學員重新解釋一次。于是遲到者感覺到自己受重視,因為自己遲到而讓老師專門對自己解釋一遍,還真有點不好意思。而培訓師也通過這次解釋讓其他按時到達的學員對說過的知識再次加深了印象,還覺得這位培訓師真敬業,細心關注每一個學員。歡迎每一位讀者留言說說,您覺得這種處理方式如何?是不是挺像足球比賽的重復播報:)即使是完全不同的領域,成功的行為也是可以復制的。
多數人等待少數人是不可接受的,但是如果遲到人數較多,培訓師被迫延時,少數人等多數人也是出于無奈。一般公開課很少出現多數人遲到的現象,主要出現在內部培訓,這時候卻表現出了一種企業文化,對于遲到這種態度不嚴肅的具體表現,我們可以關聯到任何培訓主題,培訓師如果覺得有必要,在不影響學員狀態的前提下可以借題發揮一把,起到警示作用。如果遇到因為要維護學員關系不方便借題發揮的情況,培訓師可以對遲到者表示體諒:“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加課程”,同時要對按時到達者給予獎勵:“有一部分同學早早的到了會場,我們給這些提早到達的同學們加1分,以資鼓勵,大家覺得好不好?”我想不會有學員會反對這樣的正面行為吧?:)
培訓師在培訓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負面的因素,但是我們絕不能用負面的手法去處理。從我們身上帶給學員的信息應當盡量是正面的、積極的,表現出足夠的敬業精神、誠意和氣度。當然這些正面的行為也會讓我們從培訓效果、學員參與度和課后滿意度評估等方面獲得正面的、積極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