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思想如此源遠流長,知識積累如此浩瀚雄厚,在20世紀盛產科學體系的時代,為什么遲遲建立不起來商務策劃學科?
不是因為策劃理論研究不足而不能形成學科,而是因為策劃理論研究過于充分而難以整合。
試問,商務策劃學科研究什么?
若研究市場策略?市場營銷學已經很成熟,策劃學把研究重點放在市場決策,就會與市場營銷學重疊。
若研究企業戰略?會與公司戰略管理理論重疊。
若研究企業決策?管理學里就有決策管理部分。
若研究創意?廣告、工業設計、藝術創作等學科都有相對完整的理論。
若研究思維基本規律?如何與哲學區分?
若研究咨詢?蘭德、麥肯錫等咨詢公司的確為政府、企業提供了頗有口碑的策劃服務,可是,策劃的作用何止體現于單一的咨詢行業?
沒有策劃學科,企業策劃工作一樣轟轟烈烈,各個學科的策略與方法一樣精到,我們不禁要問:策劃學科是否有必要建立?
要回答這個問題,須從20世紀兩大事件說起,一個是互聯網,另一個是中國的改革開放。
1939年10月,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試驗樣機開始運轉;1969年,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與美國西南部的三所大學計算機聯在了一起,互聯網誕生;1994年,蒂姆·博納斯·李領導的萬維網組織成立,全球信息可以共享。從此,策劃所必須依賴的信息開始爆炸,策劃所必須依賴的知識開始爆炸。
1978年,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開始融入世界經濟,中國人帶著特有的策劃思想打量著全新的商業競爭。中國人悄然把“陰謀”與“策劃”分開,“策劃”由反義詞,逐漸變成中性詞、褒義詞。中國人一邊沿用“祖傳”的“點子”應對西方商業競爭,一邊努力學習西方管理科學,而中國經濟迅猛發展,也迫使西方企業審視中國人的商業智慧。東西方的策劃思想真正合到了一起。
1996年中國學者史憲文教授創造了形狀酷似OK的策劃思維模型;1997年,美國戴維·黑辰教授等基于香港金融危機所反映的企業決策盲目性,提出了借助互聯網建設“全球決策思維交互高速公路”(Expressway of exchange of thinking,即EET)的創想。這兩件事表面上看來似乎沒有任何聯系,實則密不可分。
高速公路是什么樣的?這取決于路上跑的車是什么樣的。這個車就是“決策思維”。決策思維是什么樣的?這取決于策劃思維是如何展開的。策劃思維是如何展開的?如OK形狀!史憲文教授的OK策劃思維模型與戴維·黑辰教授的“全球決策思維交互高速公路”,就這樣“車-路”對接了,這也是改革開放之后,東西方策劃思想融合于信息時代的縮影,其結果是誕生了世界商務策劃師聯合會(WBSA)。
摘自WBSA核心教材:史憲文著《現代企劃:原理、案例、技術》,2010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