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世界商務策劃師聯合會WBSA主席、一代策劃宗師史憲文教授的手筆,大家分享:
周瑜與諸葛亮同謀一個“火”字,疑似移植了曹操的火燒烏巢戰例原理,而曹操的火燒烏巢卻體現了重點法思維。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決于官渡,曹操以7萬大軍對袁紹的70萬大軍,以一當十何以取勝?曹操認為對手強大之處往往就是薄弱之處,70萬大軍吃不到糧食就是70萬匹惡狼,在老鄉許攸的幫助下,曹操放開廣大戰線,直奔袁紹的屯糧之所烏巢,一把火燒了袁紹的糧草。曹操實現了重點突破,他還嫌重點突出得不夠,把烏巢守將淳于瓊臉上刻寫“烏巢酒徒”四個字放回袁紹大營,袁紹看到淳于瓊這個“烏巢酒徒”,心理防線迅速被瓦解……。一點突破,破解全局,這就是曹操取得官渡之戰決定性勝利的戰略戰術。
“寧斷其一指,也不傷其十指”這是中國一句諺語,意思是說,解決問題,不能平均用力,抓住重點,解決了重點問題,其他問題就容易解決了。所以,“以點帶面”是一種常用的工作方法。反映到投資業務領域,兩張表同等重要,一個是《投資分布表》,另一個是《投資順序表》。《投資分布表》確定了投資的內容與明細,而《投資順序表》明確了各個投資分項的先后排序。什么分項先執行呢?排序的主要原則是“帶動性優先”,即那些對其他分項的投資效果有所支持的分項先行執行。
所謂的“重點法”就是從多要素中,尋找、確定具有帶動作用的關鍵性要素,從關鍵性要素著手突破,以最小的投入,解決整體問題。
運用重點法思維,首先要找到具有“帶動作用的關鍵性”要素,放棄其他,集中優勢力量,使該要素先行發揮作用,進而把帶動性效果體現出來,為解決整個問題創造更好的條件。
下面介紹的《海報印刷機》案例充分地體現了關鍵性要素突破所帶來的突破效果,它也是物質性切入重點法的范例:
一位企業家兼并了一家鉛字印刷機廠。雖然這種印刷機用途廣泛,定名為“萬能印刷機”,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銷路并不好。這位企業家搞市場調查時發現,商業街上的百貨商店林立,相互競爭十分慘烈,促銷手段此起彼伏,優惠信息不斷翻新,廣告貼更換頻率特別高。于是,這位企業家將印刷機略加改進,強化了印刷大幅宣傳貼的功能,更換了包裝,把“萬能印刷機”改為“海報印刷機”,一個專門應對宣傳貼大戰的產品——海報印刷機誕生了,價格提高許多,在這個特殊的市場,快一分鐘張貼出海報,都意味勝利,所以,印刷機成了競爭器,高價也值。在一個功能上尋求突破,帶動了整個產品功能的性價比提升。產品為市場而生,為客戶而生,迎合市場的需要,針對客戶的急需,此為產品定位決策中的重點之重點。
從產品功能創新角度看,《海報印刷機》案例體現了物質性切入重點法,但從商業街商場角度看,這個案例也體現了利益性切入重點法——放棄其他印刷利益,專門強調“海報印刷”。下面將要介紹的《洛克菲勒向聯合國送地》則是以利益性切入為主的重點法案例:
在20世紀40年代,洛克菲勒在紐約市郊買了一大片荒地,按常規地產開發慣例,此地可建設一個獨立的小區,可以是住宅,可以是辦公區,可以是商業區,也可以綜合化社區。但無論如何規劃,這么一大片地,全面投資啟動,將需要巨額資金,工期必然是漫長的,且由于不在黃金地段,不會賣出好價格,所以當時許多人認為這將是個投資敗筆,至少,也不是個好項目。
此時,洛克菲勒已投入了巨額資金,取得了這片土地的獨家開發權,項目已走上了無歸路。
恰在此時,聯合國在美國宣告成立,但一直沒有一個氣派的、有規模、有檔次的總部辦公大樓。洛克菲勒得知這個消息后,對聯合國的情況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查,結論是聯合國將不同于其他世界性組織,它將成為處理國際性實質問題的權威機構,它的決策將涉及全世界每個國家的利益,為此各國都將會不計代價地來爭取在聯合國的利益,所以,聯合國總部所在地,也必然是各國外交戰的重要陣地,各國都會就近安營扎寨,派代表參與聯合國事務。
盡管當時聯合國還處于艱難維持的初期,但未來趨勢必然如此。做出這個判斷之后,洛
克菲勒從他那片土地之中,分割出價值3800萬美元的一小片,以1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聯合國,這對于尚無安身之地的聯合國來說的確是雪中送炭,于是聯合國決定在洛克菲勒的土地上安營扎寨。
不久,二戰結束后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獲勝的大國們開始經營聯合國,聯合國的作用迅
速顯化,各國紛紛去爭取在聯合國的利益,許多建筑商、賓館發展商等也都看準了關聯聯合國的商業價值,于是洛克菲勒以聯合國做為王牌,以“外交”作為功能定位,規劃了這片土地,土地迅速增值,獲利無法計數,且名利雙收。這個投資效果竟然是用區區3800萬美元換來的,因為3800萬美元買不下聯合國!洛克菲勒3800萬美元買不下聯合國,但他買下了聯合國的影響,在利益上實現了地產價值的突破,使該地產先行獲得了全世界絕無僅有的商業定位,一點突破帶動整個地塊增值。
利益性切入與信息性切入往往是聯系在一起的,洛克菲勒“3800萬美元買下了聯合國”也就是說,他實際上是花3800萬美元向全球發出了一個信息,這里是國際外交的高地!下面將要介紹的《給孩子的一封信》則是以信息性切入重點法為主的案例:
2005年9月,中國開展首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表彰活動。也恰在此期間,寧波發生了一件震動全國的故事。青海省樂都縣高店鄉河灘寨學校29歲的語文教師羅南英在丈夫的陪同下到寧波導師民醫院看病,診斷結果出來了——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可怕的疾病,萬幸的是找到了骨髓配型,但手術費用高得驚人——60多萬。面對這個天文數字,夫婦倆無奈,放棄了求生的希望,準備回家安排后事。羅南英有兩大遺憾:作為中文教師,尚未發表過文章,作為3歲孩子的母親,過早地離開人世沒有盡到母親的義務。
寧波晚報社得知了這一情況,幫助羅南英實現了愿望,連載了她的《給孩子的一封信》。隨著感人淚下的一封封充滿母愛的來信,整個寧波城心動了。寧波日報再次連載,寧波人再也坐不住了,“不能讓羅老師離開寧波!”報社設立了捐款帳號,不到一周的時間,2300多位寧波市民的捐贈,使帳號里數字突破了60萬!羅老師得救了。
手術順利完成,在調養期間,羅老師開始惦記青海的學生們,寧波電視臺給羅老師獻給學生們的話語錄制下來,放給青海的學生們聽,全校學生們哭倒一片;青海電視臺再轉播羅老師的故事,整個青海人為之動容,青海人要捐款,要還回寧波人的恩情;中國中央電視臺多個頻道報道了這個故事,全國民眾為之感動……。一個城市是否精神文明,這個故事足以說明了問題,寧波城市若不能進入全國精神文明城市之列,青海人、西部地區、全國民眾都不會答應。對于寧波爭取文明城市來說,救助羅南英是一件小事,但把這件小事經過輿論放大,傳播于道德情感之間,就能成為爭取文明城市工作大活動中具有帶動作用的關鍵性要素。
《給孩子的一封信》的故事發生在評選精神文明城市的過程中,兩個事件在時間上的恰合,客觀上也構成了時間性切入重點法。下面將要介紹的《北師大校慶》則是時間性切入重點法的范例:
2002年,許多大學到了整年校慶,40周年、55周年、60周年大慶等等。學校校慶是提升其品牌的良機。如何使校慶活動更加隆重呢?重量級人物出場是一大重要因素。中國北京師范大學校慶,國家領導人幾乎全部到場!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原來,北師大校慶選在了一個特殊的日子——9月8日,即教師節的前兩天;校慶的主會場地點也很特殊——人民大會堂。中國教師的搖籃北師大,在教師節期間,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的校慶,國家領導人怎能不去?時間也是重要的資源,同樣的努力,在不同的時刻,不同的地點,所產生的效果有時大不相同。9月10號是全體教師的時間,人民大會堂是全國的焦點,在此時此地舉辦活動,自然是全體教師的舉國事件。農作物生長有季節性,市場成熟有其季節性,文化活動也有其鮮明的季節性,時間性切入重點法就利用季節性,實現“用時”匯“天時”的天人合一。
重點法告訴我們,要努力尋找“牽一發動全身”的操作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我們遇到一件復雜的事物時,腦海中首先要浮現“關鍵”一詞,看哪個要素與其他要素關聯度最高、關聯線索最多。一旦找出這個“關鍵”要素之后,再反過來想,如何利用這個“關鍵”要素去帶動其他要素。反復思考“關鍵”與“帶動”,重點就會突現出來。
重點法揭示了策劃思維的“聚焦”特性。思想的范圍可以廣闊無邊,但有限的行動力量必須集中于關鍵點。
使用重點法要具有堅定性,要堅持重點不動搖,“咬定青山不放松”,堅信解決重點問題是解決全部問題的前提。要防止因為堅定性不足而使前期努力半途而廢。
在強調堅定性的同時,還要注意靈活性。重點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的情況下,重點可能位移,原來的重點已不是重點,原來不是重點的變成了重點。所以,要密切注意重點的位置變化,出現重點位置變化時,作用點也應相應地變化。
既然重點如此重要,那么,如何突出重點呢?如何使重點更好地發揮作用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去了解實證法,把實證法與重點法聯系起來研究、運用,會對創新通法的相通性有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