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淮安市導師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舉辦管理干部培訓班,邀請國學大師張其成教授來院作《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專題講座。市直各醫療衛生單位代表、市一院醫聯體單位代表、市一院職能科室負責人、科主任、護士長等200余人參會。市衛計委主任、黨委書記孫邦貴,市政協副主席、市一院院長、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孫曉陽等參加。該院黨委副書記石西洋擔任培訓班主持。
張其成教授是著名國學專家、養生專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一帖”醫家第十五代傳承人;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學會中醫哲學專委會會長;世界中聯中醫藥文化研究會會長;北京國際醫藥促進會會長;2009年被搜狐網評選為“當代四大國學領軍人物之ー”。
張教授認為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可以凝練概括為“一源三流、兩支五經”。“一源”即“易為源頭”。“三流”即儒、釋、道,傳承“易”精神。“兩支”即“易道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中醫。“五經”包含易家之《易經》、儒家之《論語》、道家之《道德經》、禪宗之《六祖壇經》、醫家之《黃帝內經》。易為主干,分乾卦、坤卦,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形成了中華民族精神和君子人格。
張教授表示,儒家其基本精神是乾卦陽剛的精神,自強不息、剛健有為。道家其基本精神是坤卦陰柔的精神,厚德載物、柔弱虛靜、自然無為。佛家講究“空性”、“四大皆空”,而醫家講究陰陽調中。儒家講中庸、道家講中道、佛家講中觀、中醫講調中,四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陰陽中和”的基本精神,這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醫乃仁術,行中醫者將“陰陽中和”落實到治病救人上,這與總書記提出的“中醫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一脈相連。
此次培訓班持續三個小時,精彩之處爆發陣陣掌聲。石西洋總結到:市一院黨委高度重視醫護人員人文素養培育,注重醫療技術與醫德齊頭并進。張教授一課送來了一場“及時雨”,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國學的博大精深,也激勵著我們在守護淮安及周邊百姓健康的事業中傳承仁心仁術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