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國企業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最核心的是賺錢越來越不容易,增長越來越困難。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如何突圍?如何發展?
第一,轉變思維定式。中國的企業必須學會在市場當中生存,要從依賴于政府關系賺錢轉向依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賺錢,要從搞定政府走向搞定市場、搞定客戶。
第二,制定正確的戰略。制定戰略不能簡單的歸結為尋找能賺錢的項目。實際上,凡是以賺錢為目標制定戰略的企業一般是不會真正成功的。戰略目標應該是一個大目標,這個目標是說你在哪一個行業最有可能做成最具競爭力的企業,究竟你為什么存在,你能為人類創造什么樣的價值。
第三,滿足日益挑剔的客戶。現在的消費者已經從注重產品逐漸轉變到越來越注重服務。服務是一種連續性的交易關系,而不是一次性的買賣。注重服務,消費者就不僅要關心產品本身的質量,而且要關心企業的信譽,看你有沒有核心競爭力,能不能在市場上持續存在下去。企業要關注和適應這樣的轉變。
第四,學會管理差異化的員工隊伍。過去的員工隊伍往往是同質性的,他們是一塊成長起來的,受的教育一樣,文化背景也一樣。現在企業的員工差異化越來越大,有地域的差異,文化的差異,興趣的差異,甚至國籍的差異。怎么把這些差異化的員工放在一塊管理,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第五,處理好所有權和控制權的關系。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導致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否則不可能變成一個全國性的企業,更不要說有國際影響的企業。企業上市融資意味著受外部股東的制約。企業家要學會在別人擁有所有權的情況下、公司不是你的私產的條件下,管理好企業。
第六,與強大的競爭對手共存。現在的中國企業,面臨的是全球競爭,成本優勢是不是足以抗衡跨國企業的品牌優勢和技術優勢,對很多的企業來說是個大問題,所以要把品牌建設和自主研發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第七,建立管理大企業的系統能力。大企業的資源和信息都分散在眾多普通的員工手中,所以要把企業的目標和戰略轉變為每一個擁有信息和資源的人的行動。要做到這一點,不能僅僅依靠企業家的個人能力,而是要建立企業的系統能力。小企業靠感情可以維持,大企業必須靠制度,無論是什么人,一定都要按制度辦事。
第八,注重產業鏈合作與價值分享。每個企業不過是整體價值鏈條中的一環,僅靠自己是做不大的,沒有其他人的發展,也不會有你的成功。中國的企業一定要學會從單打獨斗轉變到合作共贏,要做到這一點,企業家必須擺正位置,學會價值分享。
第九,按規范制度的要求去經營企業。雖然中國市場有些制度還不規范,但正在走向規范。規范制度下的競爭力才是可持續的競爭力。在不規范的制度下,有些企業染上了一些壞毛病,現在開始就應該改掉這些壞毛病,設想自己在規范的制度下怎么做,現在就怎么做。
第十,平衡企業利潤和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作為企業,必須賺錢,但企業家也是社會的公民,應該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中國企業在賺錢的時候,一定記住“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句至理名言;要從事更多的公益事業,使得企業得到更多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