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他的名字叫做嚴介和。他曾經用自己的名字來解釋太平洋建設的企業文化:嚴與和,做人是嚴的,處人是和的;大事是嚴的,小事是和的;嚴是做人的脊梁;和是做事的錦囊。嚴中和,和中嚴,嚴嚴和和,和和嚴嚴,始終有一個平衡點就是介。
嚴介和1960年出生在大運河旁的江蘇淮安楚州區,這里與周恩來總理的故居僅一墻之隔。嚴家屬于典型的書香門第,家教極嚴。嚴介和的父親在舊社會是老私塾,母親是楚州城里人。老兩口人很正派,在前后三四個村子1000多戶中很受愛戴。嚴家大院是典型的蘇北四合院,有著寬敞的堂屋、飛檐的設計。《四書》、《五經》、《中庸》、《大學》這幾本經典是小時候嚴介和的父親要他熟讀并且背得滾瓜爛熟的。當老師也好、做老板也罷,中庸、低調之道在中國永遠是行得通、走得暢的。嚴介和深諳此中道理,據說在胡潤百富榜之前,他甚至為了避風頭,在2004年中國十大經濟人物評選的過程中,主動要求組委會把自己的排名從第一降下來。
少年嚴介和是干農活的好手,割草、喂豬樣樣在行,用蘆葦稈編的草帽、簾子又快又好,能拿到集市上賣個好價錢。
嚴介和自己最喜歡的數字是“5”,他的生日是2月5日,他的手機號碼尾數是“5”,他的車牌號碼尾數還是“5”。他說“5”這個數字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在十個數字中無論是順著還是逆著都是居中的那一個。
上世紀70年代中葉,高中畢業的嚴介和通過家人疏通關系,在江蘇淮安一所中學做代課教師。“其實,做一名權威的講師才是我的正道。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教書育人。”嚴介和多年后依然有骨子里繼承下來的、根深蒂固的“教師情結”。
然而,由于當時的體制,代課老師每個月拿到手只有幾十元錢的工資,讓嚴介和瞇著小眼睛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關于財富的思索。即便是轉正了,也只有一個月幾百塊的工資,不劃算,這位高中代課教師顯然不滿意這個數字。
“幾個月后,我就動起了其他心思。”70年代末他與3個同村伙伴決定下海搞“副業”。第一個項目是為磚瓦廠土坯提供防雨設備——草簾。他用賺的幾萬元錢給嚴家在村里建起了最好的房子,買了第一臺彩電。
以1986年承包水泥制品廠為標志,嚴介和正式從教師徹底變身為商人。他相繼承包了建材廠、建筑站,注冊淮安騰達貿易公司、淮安輝宏建材公司,風生水起地搞起了建材銷售部,賣水泥、鋼材、木材等。
嚴介和蘇北人性格中的精明和大氣在商海的試水階段逐漸顯露出來。“比起來,浙江商人是豺狗動物,豺狼與狗,江蘇商人是貓科動物;豺狼與狗都是成群結隊在一起干,而貓很少在一起玩。”
他如是分析蘇浙兩地的企業家之間的區別:“江蘇商人是農民文化,浙江商人是漁民文化。江蘇商人從長計議,浙江商人急功近利。浙江商人比江蘇商人勇敢,而江蘇商人比浙江商人內斂。浙江商人開放,江蘇商人保守。因此,浙江出團隊,江蘇出領袖。一個簡單的例子,正部級以上的干部,五分之一以上都是江蘇人,浙江二十分之一都不到。大清朝一共出了100個狀元,江蘇就有49個,半個中國啊。中國第一個民營企業家就出在江蘇通州(現在的南通),清朝最后一個狀元是張謇。最紅頂的商人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也出身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