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孩子有個約定
平等思維教育基地
有家長問:
唐老師您好,暑假孩子要手機時和我們約定,在學校上課期間不玩手機,把手機交給爸爸保管,假期時再玩,如果做不到,假期就不玩手機。孩子前段時間做得很好,能做到不玩,即使我的手機放在一邊,他也能做到不去玩。
最近,孩子放學后總拿我的手機上QQ,孩子每天就好像有根繩牽著,總想著上。我提醒孩子:“你可以選擇上網,媽媽不攔你,只是你要明白我們的約定,在學校上課期間不玩手機。你選擇玩手機的話,結果是什么呢?假期就不能玩了,是吧?”但是,我提醒了孩子后,孩子還是想上網,會有不理睬我這個結果。
如果允許孩子玩,與前期的約定相悖,以后如何約定?不允許,是不是不接納?在孩子再提出要玩的時候,允許還是不允許?請唐老師指點。
唐曾磊老師解答:
我們來看這個問題,家長說“暑假孩子要手機時和我們約定在學校上課期間不玩手機。”各位家長大家說,跟孩子有了約定以后家長應該做什么?
家長反饋:
家長A:“幫孩子執行約定。”
家長B:“家長要監督幫助,要幫助孩子嚴格執行。”
唐老師:“家長要監督幫助,要幫助孩子嚴格執行。”這句話是有問題的。各位家長,我們只要制定了一個正向的計劃,就是幫孩子達到正向的結果,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清楚。等到達不到正向的結果,產生了負向的結果的時候我們去懲罰他,這是死路一條的。
我們看這句話“孩子前段時間做得很好,能做到不玩,即使我的手機放在一邊,他也能做到不去玩。”這句話似乎在鼓勵孩子,但是我沒有看到家長說起自己怎么鼓勵孩子的。當孩子表現很好的時候,您做了什么樣的鼓勵?
您做了什么樣的鼓勵?這個地方沒有講,所以我們看后面的結果,“最近,孩子放學后總拿我的手機上QQ,孩子每天就好象有根繩牽著,總想著上。我提醒孩子:‘你可以選擇上網,媽媽不攔你,只是你要明白我們的約定……’,但是我提醒了孩子后,孩子還是想上,會有不理睬我這個結果。”
各位家長,對于一個媽媽提醒,孩子不理睬這是正常的。各位家長,您去說“會有不好的結果,將來會受到懲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種話對孩子沒有任何的營養,孩子不覺得好,所以這位家長,您這種說話的方式注定要失敗。
我們繼續看“如果允許孩子玩,與前期的約定相背,以后如何約定?不允許,是不是不接納?在孩子再提出要玩的時候,允許還是不允許?請唐老師指點。”
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這個時候怎么指點,在于孩子做的好的時候您是怎么鼓勵的?您和孩子商量好了,就不應該把這個后果推給孩子讓他承擔,而是您要幫助他在執行計劃的過程當中一定做好。
現在顯然已經陷入一個不夠好的狀態,怎么辦?家長依然要多鼓勵孩子,要看到孩子自覺學習的地方,鼓勵孩子自覺學習,幫助孩子把該完成的作業完成,完成了以后我們主動地獎勵他,給他多長時間可以去玩。而不要去讓孩子每天磨蹭著你非玩不可,然后您是由于沒有辦法,被逼無奈才讓他玩一會,這樣讓他去玩也白玩,沒有意義。
這位家長您現在已經做得不好了,您要去退一步把接下來的事情做好,關鍵是這位家長您這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好,這才是問題。比如制定完規定以后,您要幫助孩子一定達成他想要的東西,怎么做?單純的提醒毫無疑義,孩子做到的時候要好好地當面表揚他,讓他因為能做好而開心,能做到這一點就好了。
希望有類似情況的家長都參考我剛才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