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如果有感悟,必須先有感覺,沒有感覺就不可能有感悟,所以講師在培訓時,要把枯燥的理論進行感性化設計,增加授課培訓的畫面感,進行全感官促動,如果僅僅用平淡的語言,學員都睡著了,還談什么感悟?我們可以通過語言的生動性,案例設計的豐富性,以及課堂的互動性進行設計,這樣才能保證學員有感悟。
學員要有領悟,必須領會到講師所要傳遞知識的邏輯,通俗的講就是學員通了,如何才能通,首先,必須要求講師對課程內容的邏輯性進行多次批判性改進,必須要求講師對課程內容絕對精通,必須要求講師對課程邏輯進行多次論證,從課程設計的角度做到課程的足夠專業,做到知識的結構化、模塊化和邏輯化。其次就是要講授的時候也要有邏輯,講完一個知識點要進行總結回顧,講完一個模塊更要回顧總結,通過不斷的重復,讓學員真正掌握講師授課內容的邏輯,最后還要保證案例真正能說明問題,也就是匹配性要好,幫助學員領悟你所要傳遞的知識。學員通了,自然學員就領悟了。
第三悟:開悟;
開悟是思想的升華,開悟是價值的提升,開悟的行為的轉變。開悟是發自根本的變化,不是講師要求學員怎么做,而是通過講師的正向引導,學員發自內心的改變。不是“你要這樣做”而是“我要這樣做”沒有任何強制性,一點都沒有!講師只要指對路,學員就能開好悟!相信你自己,相信你的學員!
總之,感悟是開始,領悟是關鍵、開悟是效果,三者是遞進關系,如果培訓講師按照這三者對課程進行思考與設計,相信作為培訓師的您,一定能找到講臺上的喜悅,與學員一起收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