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體會:真氣運周天 形神妙圓通
——談真氣運行養生實踐方法與太極拳兼練
(曾多次獲得浙江省太極拳/劍比賽第一名 湖州明德武術館館長 沈鳳萍)
真氣運行養生實踐方法(簡稱“真法”)和太極拳都是強身健體的瑰寶。真法是李少波教授匯集儒、釋、道、醫、武諸家精髓,結合數十年臨床實踐創編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醫療保健養生方法,易懂、易練,定期通督,不出偏差;太極拳經過二百多年錘煉,流傳較廣,它柔和緩慢,輕靈圓活,老少咸宜。兩者一靜一動,異曲同工。
武禹襄《打手要言》云:“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所謂'氣遍身軀不稍癡也’”;“氣宜鼓蕩,神宜內斂”。太極拳強調“氣沉丹田”、“以意運氣”,只有做到真氣充盈,才能氣隨意行,否則便也枉然。但是太極拳往往難于使呼吸與動作協調,要達到“腹內松靜氣騰然”之境界,非有數年之功不可。而真法五步靜功則能彌補這一不足,它通過凝神調息來培養真氣,快者一星期,慢者也僅百日便可通督。
練真法時,能同時配合太極拳則更佳。太極拳強調“主宰于腰”。武禹襄《打手要言》云:“氣如車輪,腰如車軸”;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云:“打拳以調養血氣,呼吸順其自然,掃除妄念,卸盡濁氣,先定根基,收視返聽,含光默默,調息綿綿,注意玄關,……任、督猶車輪,……每打一勢,輕輕運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運行”;“氣動由腎而生,靜仍歸宿于腎。一呼一吸,專氣之出入,皆在于此”?!峨y經》云:“命門者,精神之所舍,原氣之所系也”。太極拳通過腰部的旋轉帶動四肢的動作,呼吸與動作配合,動作領先,呼吸隨后,導引吐納,鍛煉了任脈、督脈、沖脈、帶脈,促使真氣積聚丹田,促進通督,并使經絡暢通,利于真氣運行。
筆者自幼酷愛武術,7歲開始練拳,9歲進少體校接受正規訓練。后來學習太極拳、劍,并閱覽一些有關拳理方面的書籍,粗懂一些“內三合,外三合”的道理。但對人體內氣的認識以及如何培育、運行卻是一竅不通。1990年10月有幸在杭參加李少波教授舉辦的全國真氣運行五步實踐靜功培訓班,接觸了這門中華文化瑰寶,從而對真法有了——盡管是膚淺的認識和體會。在那次學習中,我認真按照李老師的方法鍛煉,很快通了關。在練功過程中,我感覺舒暢,通關后的感覺更好,頭腦清新,心情舒暢,遍體暖氣流暢,有說不出的舒服,全身充滿活力。現在我在練太極拳、太極劍時的感覺與先前確實不同了,形神與意氣的結合似乎更協調了,神韻與氣感也得到了充實,真正體會到“真氣運周天,形神妙圓通”的切身感受。1992年10月,我在浙江省“浮法杯”太極拳、太極劍比賽中,獲得楊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太極劍競賽套路兩個第一名和孫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第二名的好成績,以后又多次獲得省級和國際間太極拳、劍比賽的好名次。從我辦的幾期真氣運行五步實踐靜功培訓班來看,在20天內通關的學員中,練太極拳的占70%。這些學員普遍反映,練了真法后,打太極拳的感覺與原先大不一樣,意到氣到,綿綿不絕,四體通泰。從實踐中真正體會到真法和太極拳兼練,確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真可謂是動靜結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