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 |科學|生活|心智| 綜合素養強健計劃-S.A.M. PROMOTION
最好的家教,就是父母首先成為優秀的人。
知乎上有個問題:父母對孩子的三觀形成,到底起到多大影響?有個答案,我記憶至今。
“20多歲時,當我發現,我抱怨的內容,語氣,神態,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樣的時候,我感到深深的無奈。”
你的三觀里,其實藏著孩子20歲后的樣子。
是的。父母的三觀,從來都是一個家庭的三觀,它會彼此傳染,會對孩子言傳身教。
每一個孩子,在成年后,都會或多或少變成父母的樣子(yxeap.com)。
1 自己沒做好,拼命逼孩子
你的健身器材在墻角扔了快十年,蜘蛛網都更新好幾代了。你覺得很正常。
你做事總是拖拉,不到最后關頭不做事情,你也覺得很正常。
但是你兒子不練琴,你不能忍,你覺得他好過分。
為人父母,身教永遠比言傳重要。
孩子都不傻,都能在冥冥之中明辨真偽。所以他們更傾向于模仿家長的行為,而非聽信他們口中的道理。
你懶惰浮躁隨性不講衛生毛毛草草,你希望孩子勤奮自律樣樣都好,怎么可能?
要求孩子之前,先做好你自己。
2 一點都不可愛,還抱怨孩子不愛你(13601674349)
你家都成豬窩了,他當然不愿意回。他爸更不愿意回。
豬窩怎么來的,就是媽媽從小也是豬窩的環境;
她不以為然,你的孩子也會不以為然。他爸就只能逃避了。
你心情一不好就兇他,他當然討厭你。
真的,孩子對你的所有嫌棄、疏遠、不合作,都必有原因。
請自省。
別總是上來就給孩子定性“你怎么這么特殊”。
99%的時候,不是孩子冷漠無情不知好歹,而是你們的教養方式出了問題。
不賴孩子,就賴你。
3 自己哪兒都對,錯全是孩子的
一出事兒就劈頭蓋臉罵孩子。
從不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安排不合理,自己的期望有沒有道理。就算意識到自己錯了也必須強詞奪理。或者,從沒有在配偶面前示弱自己有錯。孩子自然也會模仿,也從不承認自己有錯。
仗著自己是大人,欺負小孩嘴笨說不過你。
這種幼稚、虛榮、不講理的父母,必然遭到孩子發自內心的鄙視。
到他對著你呵呵那天,你可別覺得冤。
4 讓孩子為不幸婚姻背鍋
口口聲聲愛孩子,其實并沒有給孩子提供真正美好的生活。
連“不當著孩子面吵架”這種小事都做不到。
婚姻搞得無可救藥,還死拖著不離婚。
明明是因為自己懦弱無能邁不出這一步,還非得一口咬定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而忍辱負重。
其實這種雞飛狗跳苦大仇深的家,再完整又有何用?孩子不稀罕。
真為孩子好,你要么經營好這個家,打理好夫妻關系,別天天冷戰熱戰,讓孩子心驚膽戰!!!
自己不敢離就大方承認,別拉孩子背鍋。
5 熱愛養巨嬰,樂此不疲(steamersh)
一般來說,西方父母會認為孩子18歲以后就是大人了。
但中國父母永遠覺得自己的孩子長不大。所以事無巨細要照顧,大小要求要滿足,三四十歲的人了,打個噴嚏你還是立刻去給他找外套。
一個人被呵護得這么嚴實,他怎么獨立?
而幾十歲了還什么都讓媽媽做主的男人,很難想象能在社會、工作、家庭中能有什么擔當。
中國父母就是忍不了跟孩子分離。
可孩子必然得離開你,自己過日子啊。
不分就會畸形。巨嬰很丑的。
堅持讓孩子到什么年紀做什么事,是大部分中國家長欠缺的一節必修課。
6 總以為“那種事”孩子自己就能懂
中國孩子接受的性教育少得特別可憐(2019年8月16-18日上海性教育夏令營13601674349)。
大人們對所有跟生殖有關的器官和行為都諱莫如深,以致有些孩子被性侵了都不知是怎么回事。
更奇葩的是,當學校試圖認認真真教點性知識,還總有家長去投訴,說太露骨了太可怕了你們怎么能教孩子這個呢。
實在是仁者見仁,淫者見淫。
該你教的你不教,別人好好教你還不讓,而那些知識他又必須要了解,于是他就只能通過歪門邪道去掌握或者以身試法去探索了,那豈不是更糟?
其實何至于啊。孩子問,你就簡簡單單實實在在說說。
小孩子不會那么認真,你告訴他生殖器的名稱,他會覺得像胳膊、腳丫那么正常。
這點事兒真沒那么復雜。是我們大人想太多了。
7 強求孩子做圣人
你們夫妻倆不爭不搶和平友好,是因為你們早有準備,報紙買兩份。
要是就一份,你倆也得搶,對吧。
那憑啥要求孩子守著一個玩具互相謙讓不打架?
你一回家就躺在床上, 不講衛生,里外不分;你的孩子一放學回家就直接上床, 你說他不講衛生,里外不分, 你在說誰呢????
很多父母都把孩子想象成圣人了。強求他們必須愛人如己高風亮節。
自己做的時候抓心撓肝,說孩子倒是云淡風輕。
其實孩子天性都有自私自利爭強好勝甚至野蠻粗暴的一面,素質絕對不會比大人高。
你可以要求他們好好做人。但如果他們沒做到,你得知道,那才是正常的, 因為你也根本沒百分百做到。
8 自己不正,還指望孩子不歪
很多家長,心里是想教孩子好,嘴上也一直冠冕堂皇一套一套的,但行動上反差太大。
嘴上教孩子要正直勇敢善良,但碰上個三五塊錢的小便宜,馬上就現了原形,根本經不起考驗。
偏偏又不自知。還以為自己在孩子心里高大英明一身正氣,還奇怪孩子為什么不像你。
殊不知孩子像的就是你。
裝得再像也沒用,真實的你什么樣,孩子就會學成什么樣。
父母的人品會像病菌一樣往下傳。最后孩子的三觀和行為模式,保證都是你骨子里的精髓—所謂基因遺傳說,呵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特別是小時候,家人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孩子天生白紙一張,你畫花他就開花,你種瓜他就結瓜。
你的行為,就是勾勒他人生的筆。
裝的不算。真正影響孩子的,是你的真實面目。
所以,你的樣子,就是孩子的未來(400 998 2178)。
童年時期的家庭環境、父母相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塑造一個人的性格。所以,父母要做好榜樣的作用:
0-3歲,是母親影響孩子的完勝階段,如果孩子呆在父母身邊的話。
無論是性情,學識,價值觀,居家生活衛生習慣, 運動習慣,時間精力習慣,理財習慣,飲食習慣,學習習慣,穿著習慣,抗壓習慣,利他習慣,上進心等
4-6歲,是母親和父親共同影響孩子的夯實階段, 是夫妻雙方磨合并共同輸出一致性的上述內容的過程。 如果磨合未果或沖突,基本上母親則會繼續取得夯實習慣的主動影響權,父親則會面臨共同母子的聯合沖突和對抗。
0-6歲,父母未能一致、順利地完成對孩子個性、習慣和價值觀的影響,則孩子就基本進入人生自我改造和被別人改造的抗爭和反抗爭的過程,直至把自己變成父母的克隆體或者反克隆體, 從而引發生命軌跡的多樣性,復雜性和風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