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決策方案在執行的過程當中,標準漸漸降低,甚至完全走樣,越到后面離原定的標準越遠。企業的發展速度要加快、規模要擴大、管理要提升,除了要有好的決策班子、好的發展戰略、好的管理體系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企業中層的執行力。
一、中層執行力的表現
執行力就是企業中間層理解并組織實施的能力。相對于決策層定位于“做正確的事”來說,作為執行層的經理人的定位應該是“正確的做事”;相對于操作層員工“做事正確”的定位來說,作為執行員的經理人的定位應該是“做正確的事”。一句話:中層經理人既是執行者,又是領導者。他們的作用發揮得好,是高層聯系基層的一座橋梁;發揮得不好,是橫在高層與基層之間的一堵墻。企業決策層對各種方案的認可,需要得到中層的嚴格執行和組織實施。如果企業全體中層隊伍的執行力很弱,與決策方案無法相匹配,那么,企業的各種方案是無法實施成功的。
很多管理者都樂于布置任務,做決定,但真正執行有效的管理者,都擅長使布置下去的任務和做出的決定得以執行。要改善執行部門的執行力,就要把工作重點放在這個部門的管理者身上。可以這樣說,一個好的執行部門能夠彌補決策方案的不足,而一個再完美的決策方案,也會死在滯后的執行部門手中。從這個意義上說,執行力是企業管理成敗的關鍵。
企業中間層執行力不強的表現包括:在決策層前說的話擁有相當的分量,使已有決策方案發生“自我取舍”現象;雖然具有足夠的工作經驗和熱情,有令人佩服的企業利益立場,但是在執行方案時缺乏應變操控原則的認知和把握;盡量是盡心盡力,但由于缺乏實施方案中人事之間清晰的操作介面,時有大失水準之處。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度”上:第一是高度,企業的決策方案在執行的過程當中,標準漸漸降低甚至完全走樣,越到后面離原來的標準越遠;第二是速度,企業的計劃在執行過程當中,經常延誤,有些工作甚至不了了之,嚴重影響了計劃的執行速度;第三是力度,企業制定的一些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力度越來越小,許多工作做得虎頭蛇尾,沒有成效。
二、提高中層八項能力
中層經理人不論是作為一名執行者,還是領導者,都必須通過別人來完成任務。要做個“服眾”的經理人,應該有意識地提高一下八項能力:
第一,領悟能力。做任何一件事以前,一定要先清楚上司希望你怎么做,然后以此為目標來把握做事的方向。這一點很重要,千萬不要一知半解就開始埋頭苦干,到頭來力沒少出,活沒少干,但結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前功盡棄。要清澈悟透一件事,勝過草率做十件事,并且會事半功倍。
第二,計劃能力。執行任何任務都要制定計劃,把各項任務按照輕、重、緩、急列出計劃表,一一分配部署來承擔,自己看頭看尾即可。把眼光放在部門未來的發展上,不斷理清明天、后天、下周、下月,甚至明年的計劃上。在計劃的實施及檢驗時,要預先掌握關鍵性問題,不能因瑣碎的工作,而影響了應該做的重要工作。要清楚做好20%的重要工作,等于創造80%的業績。
第三,指揮能力。無論計劃如何周到,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執行,仍然無法產生預期的效果,為了使部屬有共同的方向可以執行制定的計劃,適當地指揮是有必要的。指揮部屬,首先要考量工作分配,要檢測部屬與工作的對應關系,也要考慮指揮的方式,語氣不好或是目標不明確,都是不好的指揮。而好的指揮可以激發部屬的意愿,而且能夠提升其責任感與使命感。要清楚指揮的最高藝術,是部屬能夠自我指揮。
第四,控制能力。控制就是追蹤考核,確保目標達到、計劃落實。雖然談到控制會令人產生不舒服的感覺,然而企業的經營有其十分現實的一面,有些事情不及時加以控制,就會給企業造成直接與間接的損失。但是,控制若是操之過急或是控制力度不足,同樣會產生反作用:控制過嚴使部屬口服心不服,控制不力則可能現場的工作紀律也難以維持。要清楚最理想的控制, 就是讓部屬通過目標管理方式實現自我控制。
第五,授權能力。任何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作為高級經理人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就是培養下屬共同成長,給自己機會,更要為下屬的成長創造機會,要賦予下屬責、權、利,下屬才會有做事的責任感和成就感。
第六,判斷能力。企業經營錯綜復雜,常常需要主管去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因果關系,從而找到問題的真正癥結所在要,并提出解決方案。這就要求洞察先機,未雨綢繆。要清楚怎么樣才能化危機為轉機,最后變成良機。
第七,創新能力。要提高執行力,更重要的還要時時、事事都有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需要不斷的學習,它要求大家把工作的過程本身當作一個系統的學習過程,不斷地從工作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是向創新邁進的過程。
第八,協調能力,協調不僅包括內部上下級、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共識協調,也包括與外部客戶、關系單位、競爭對手之間的利益協調,要清楚最好的協調關系就是實現雙贏。-13601674349,weishangxin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