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08年,中國的企業猶如得了一場“瘟疫”,第一個季度,廣東的一批企業倒下了;第二季度,浙江的一批企業再也沒能站起來;第三季度,這種態勢又繼續向全國蔓延。
日前,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在此數字面前,我們真的不敢想象又會有多少中小企業不能平安度過2009年的春節。
如果有人認為,既然中小企業,倒了也就倒了,它也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多大影響,何必為之如此擔憂?那么,此人就是一定不了解中小企業在整個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經濟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存在的價值。
小企業,大使命
毫無疑問,忽視中小企業存在的價值就是忽視經濟增長中最活躍的一環,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云曾說過:“中小企業已經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火車頭。”說這番話,馬云有充分的數據支撐,在過去的幾年間,阿里巴巴集團完整地見證了中國中小企業從萌芽到徹底崛起的全過程。數據稱,僅目前在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平臺上,就有3000萬家左右的中小企業在開展業務。
因而,一個普遍的觀點成為“第二屆APEC工商咨詢理事會亞太中小企業峰會”與會人士的共識,“中國中小企業的健康,不僅僅體現出中國這個經濟體的健康度,更重要的是,它們將會成為這個全球化時代的顯要支撐。”
美國CBOL公司主席SPENCER KIN 表示,中國經濟的發展正成為全球經濟繁榮的關鍵,一個健康向上的經濟發展前景對于中國來說至關重要,而要實現這一點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中國中小企業擁有一個健康向上的發展前景。
而在宏觀背景上,從去年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連鎖反應使美國出現了經濟衰退的雛形,受此影響,歐洲國家的經濟發展也開始略顯疲態,但在這個環節中,中國的實體經濟一直保持較高增長率,受到的負面影響并不太大,于是全球經濟的目光紛紛投向中國,有觀點甚至認為,中國將會成為資金和產業轉移的“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