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政策救市,暖風頻吹“游人醉”?
在這樣的情形下,中央終于出手救市了。先是9月30日央行和銀監會出臺信貸新政,提出對于首套房“認房不認貸”的標準,并重申最低利率優惠;緊接著是10月9日,住建部、財政部和人民銀行三部門聯合出臺政策,降低公積金貸款購房門檻;然后是10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重點推進6大領域消費,其中“穩定住房消費”赫然在列;再是11月21日央行宣布降息,這是兩年來的首次。
地方政府層面上,在多數城市已經松綁或取消“限購”的基礎上,各地更是積極地挖掘政策“潛力”,例如公積金政策、首套房門檻及稅費優惠甚至補貼等,以及制訂的地方推動產業和區域發展政策中附帶對房地產業構成的利好。一時間,救市政策暖風頻吹。
應該說,救市之舉是有違決策層初衷的。新一屆政府甫一上任,即明確提出不同于既往的經濟治理思路,涉及房地產方面包括去行政化,樓市調控不再“一刀切”,“雙向調控”(即支持剛需,抑制投資和投機需求)等。那么,為什么從9月底開始連續出招救市呢?這里面,顯然有拯救宏觀經濟的無奈。大家知道,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實體經濟持續一蹶不振,加之經濟結構不合理,絕大多數領域產能過剩和嚴重過剩,出口受阻,消費不振,投資效率低而且缺錢。新一屆政府面臨的是“三期疊加”(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困難局面。要想拉住中國經濟這駕馬車不至于加速“溜坡”,短期內最為見效的唯有房地產了。在宏觀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政府還得依賴房地產,似乎是一個沒有選擇的選擇。
中國的樓市在某種程度上是個“政策市”,給點陽光就燦爛。9·30房貸新政出臺后,此前價量雙跌的樓市10月份呈現成交回暖、價格跌幅收窄的局面。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成交量分別出現17.4%、42.5%、63.1%和52.5%的環比增幅。不只是一線城市,部分二三線城市同樣表現搶眼。例如武漢市,在“鄂六條”助推下,10月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20116套創歷史新高,同比上漲26.74%。國家統計局測算,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房價格環比綜合平均降幅分別比9月份收窄0.3和0.1個百分點。
暖風吹得游人醉。問題是,此番救市能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嗎?
(未完待續)
(本文是應住建部中房協《城市開發》雜志社的邀請撰寫的。載《城市開發》2014年第12期)
【作者簡介】涂山青,資深房地產策劃人/培訓專家。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總裁班教練,住建部《城市開發》雜志特邀撰稿人,中國房地產培訓協會高級顧問,中國房地產業培訓中心專家團成員,全國高企委職業教育專業委員會(NCZY)特聘專家。全球500強華人講師,總裁網金牌講師,2010中國品牌講師。中國房地產培訓網、中國房地產人才網、中國管理培訓網、中國培訓網、中國營銷咨詢網、廣東培訓網、聚成機構等多家機構高級顧問∕培訓專家。Tel:15501144505,13627106979;QQ:2437587185;E-mail:realet_tsq@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