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在線學習的人,多嗎?
近來,不斷有老師問這些問題:真的有人在線上買課嗎?線上課程不就是把視頻掛在網上嗎?微課不就是短課程嗎?互聯網不就等于免費嗎?企業內訓怎么可能被取代呢?……
首先說下,全國習慣使用互聯網的人口已經有6-7億,其中4億多是85/90/95人群,他們已經成為職場工作和學習的主體,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愿意為線上優質課程付費學習。
順便說下優質在線課程的含義是什么,那就是“四化”:標題逼格化,內容系統化,授課場景化,呈現碎片化。別小看這四化,我們要花整整兩天時間,才能把支撐它的背后要素全部講解和演練完成。
02
互聯網方式可以同時覆蓋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兩個群體
其次,互聯網化不是單純的技術和工具問題,是85/90/95后人群消費習慣問題,他們喜歡簡單直接粗暴、重眼緣、重娛樂。不適應這個人群,做任何生意都要衰落或失敗。講師就是這個人群消費的一個產品。請記住,講師不是剛需。
線下課程越來越不好做,不是你講課不好,是受眾口味有變化,企業培訓也不得不變。即使面授課程,也已經與以前大不相同。互聯網的普及會迫使企業考慮教學成本、智慧留存、學習效率、組織管理、知識更新、傳播效果。企業培訓的互聯網化很快就會到來,培訓師的生產、生存方式一定會大幅度轉變。
要知道,在線上學習時代,每個細分課程領域只能成就一個第一名,第二名很難被銘記。
03
為什么有的老師轉型不成功?
為什么許多老師花了不少時間做線上課程,效果卻不明顯?一是因為你的課程產品不符合線上學習口味,依然按照傳統方式灌輸理念和常識,而不是場景化的問題解決。二是因為你沒有用互聯網方式包裝自己,根本沒有給用戶選擇你的機會。三是因為你沒有選擇正確的平臺,把精力花在了錯誤的地方,效果和付出產生巨大落差,心理不平衡。
市場上的好老師太多,郁悶的老師同樣多:沒有思路、沒有方法、沒有輸出平臺,怎么改?
老師們要明確自己要的是什么:一定是傳播和變現。這兩個訴求的實現條件都已經具備,不管你改與不改,愿意付費的學習人群和大流量互聯網平臺就在那里。
03
哪些老師可以不轉型?
如果能夠活的很瀟灑,你不需要改;如果每年課酬收入很可觀,你不需要改;如果覺得企業內訓不會改變,你不需要改;如果認為你已經是你課程領域的標桿,別人無法撼動,你不需要改;如果你年齡已大,主要是心態老矣而無法接受這變化的世界,你不需要改……
看到這樣的現實,可以粗略估算下,大約10-20%的老師不在必須轉變之列,這個比例大約對應的數字是3-5萬講師群體。
04
轉型就那幾件事
培訓師向互聯網轉型就那么幾件事:內容改造,課程制作,輸出平臺。根據我們的經驗,只要1-2月,一個老師就可以完成內容改造和課程制作。春節前后是課程改造和制作的最佳時間,因為什么?你懂的;如果你已經成功改造課程,春節前后又是線上售賣的好時機。輸出平臺怎么辦?我們幫你辦,只要你的課程產品好。
05
線上傳播與線下課程
什么是老師應該選擇的互聯網平臺?要有流量,要有精準學習人群,平臺要有嚴格的課程選擇標準。這樣的平臺才是負責的平臺,老師們才有最大化的傳播和變現空間。老師要做的就是徹底改造。
不要輕易浪費時間選擇不成熟平臺,他們不會幫你改造、包裝、運營、推廣,他們也沒有足夠的流量支撐你的傳播。在沒有作出成果前,也不要單打獨斗上平臺,沒有人會重視你,更不會傳播你。
老師們無需擔心互聯網課程與傳統課程的相互排斥,它們之間只有相互助益,相互推動。傳統課程就是你的線下活動,它幫助你增強與學員用戶的粘性,線上課程助力你做最廣泛的傳播。優質內容線上變現很容易。
老師們向互聯網轉型,根本不需要放棄傳統課程,它是你發展的基礎,原來的課程該怎么賺錢就怎么賺錢,線上課程為你開辟一條新通路,把你傳播的更廣、錢掙的更多。
要告訴各位老師的是,我們在做的“培訓師互聯網轉型訓練營”就是為了打造各個細分課程領域內適合線上傳播的優秀內容,聚合一批掌握互聯網方法論的老師,在最優質的互聯網平臺做線上傳播(包括網易、優酷、百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