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氣漸涼,大家除了要多添衣物,注意保暖,也要強身健體。其中養腎最為關鍵。那么如何養腎呢?天天熱水泡腳,就是最好的養腎方式。
經常泡腳就可刺激腳部的太沖、隱白、太溪、涌泉以及踝關節以下各穴位,從而起到滋補元氣、調理臟腑、疏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以及延緩衰老的功效,可以防治各臟腑功能紊亂、消化不良、便秘、脫發落發、耳鳴耳聾、頭昏眼花、牙齒松動、失眠、關節麻木等證。
有位朋友的母親已是90 歲高壽,依然雙目明亮、思維清晰。一生風風雨雨,歷盡艱難辛勞。但何以年邁卻體???據朋友介紹,他母親除了自己心態平和、均衡飲食外, 30 余年堅持不懈泡腳,是個重要原因。
我還聽過一個故事,一位老人活到一百多歲,臨終寫了一個長壽秘方交給兒子。一位孝子用一萬美元向老人的兒子購買此秘方,拿回家打開一看只有一句話:"頭冷腳暖。"他兒子解釋說:"老人冬天從不戴帽,一年四季天天用熱水泡腳。"
為什么泡腳有如此之神效呢?中國有個說法叫“熱水泡腳,賽吃人參”。我國傳統中醫也早有“一年四季沐足:春天洗腳,開陽固脫;夏天洗腳,暑理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蠕;冬天洗腳,丹田濕灼”的記載。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人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不僅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還是足三陽經的終止處,這 條經脈之根分別在腳上的6個穴位中。僅腳踝以下就有33個穴位,雙腳穴位達66個,它們分別對應著人體的五臟六腑,占全身穴位的10%。經常泡腳就可刺激腳部的太沖、隱白、太溪、涌泉以及踝關節以下各穴位,從而起到滋補元氣、壯腰強筋、調理臟腑、疏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以及延緩衰老的功效,可以防治各臟腑功能紊亂、消化不良、便秘、脫發落發、耳鳴耳聾、頭昏眼花、牙齒松動、失眠、關節麻木等證。不說包治百病也差不多了。
熱水泡腳也要有講究,最佳方法是:先取適量水于腳盆中,水溫因人而異,以腳感溫熱為準;水深開始以剛覆腳面為宜,先將雙腳在盆水中浸泡5~10 分鐘,然后用手或毛巾反復搓揉足背、足心、足趾。為強化效果,可有意識地搓揉中部一些穴位,如位于足心的涌泉穴等;必要時,還可用手或毛巾上下反復搓揉小腿,直到腿上皮膚發紅發熱為止;為維持水溫,需邊搓洗邊加熱水,最后水可加到足踝以上;洗完后,用干毛巾反復搓揉干凈。實踐表明,晚上臨睡前泡腳的養生效果最佳,每次以20~ 30 分鐘為宜,泡腳完畢最好在半小時內上床睡覺,這樣才有利于陽氣的生發,也不會太多地透支健康。
所以說,很多養生的方式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很簡單,也很方便,重要在于你是否有心,是否能夠持之以恒。養生不是朝夕之間的事情,只有堅持一段時間以后,才能看到效果。
關注健康,關注盛紫玟現代辟谷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