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確定時代的不確定“關系”
不知從何時(大約是2008年美國華爾街爆發金融危機)起,全世界都在說一個詞:即“不確定性”。
人們越來越發現,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變得越來越無常,社會組織之間的關聯性與互動性越來越強,有人用“蝴蝶效應”來形容,也有人用“黑天鵝事件”來比劃。
“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成為了人們的口頭禪。
總之,大家公認社會系統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脆弱。
事實上,企業的內外部關系也是一個很大的系統,但這個系統不是由企業自己所能完全掌控的。已故的美國公關咨詢專家菲利普·萊斯利(Philip Lesly)曾經指出:企業如今面臨的真正問題是外界的不可捉摸和公眾態度。
試問:
? 企業能決定政府怎樣行事嗎?
? 能從銀行貸款像從家中保險箱里拿錢嗎?
? 你能確保合作伙伴始終和你一心嗎?
? 你能時時刻刻讓每一位消費者滿意嗎?
? 在互聯網時代你能讓媒體、意見領袖、草根記者、廣大網民都聽你說,而他們不說你壞話嗎?
顯然不能。
另外,這些與企業相關的“關系”間本身也存在“關系”,企業如與政府關系不佳,就可能影響企業與銀行的關系;企業如與媒體關系不和,就會影響企業與消費者的關系。
“關系”就是一個動態系統,天生復雜多變。特別是在“不確定性”這種背景下,商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加之現階段商業誠信的普遍性缺失,企業“關系”之于企業的生存發展其重要性越來越強,企業“關系”的脆弱性(矛盾、沖突、對抗)也越來越明顯,“關系”破損的風險也越來越大。輕者影響經營,重者斷其前程。
事實上,我們不時可以聽到:
? 某企業被政府機構嚴厲處罰;
? 某企業被銀行停貸迫債;
? 某企業與商業伙伴翻臉;
? 某企業遭消費者集體投訴;
? 某企業被媒體負面曝光;
? ……
事實上,誰都知道,單一的元素很難構成現實事物。只有千差萬別的事物才能構成宇宙、自然、國家、社會、城市、公司等復雜系統。而它們千差萬別的固有屬性必然意味著一件事,那就是沖突。
換句話說,沖突不是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產生的某種不正常的狀態,而是合理的存在。我們甚至可以斷言,沖突是復雜世界的根本特征之一,特別在復雜多元的人類世界中。
因此,企業為什么要“公關”已是一個重要且顯然的“硬道理”!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關系之于企業也是一種資源,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典型的“人情關系”大于“道德法制”的世故社會,一個企業外部關系資源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發展步伐的快慢,甚至存亡。
關系就是資源,形象決定命運,聲譽創造利潤。公關的目的就是促進企業內外部各類公眾對企業的認識,理解及支持,塑造企業在各類公眾中的良好形象和聲譽,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創造有利的內外部環境。
附:企業生態“關系”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