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文化觀念因素
企業文化對企業職工的生產經營觀念、凝聚力、自我控制、自我約束力、成本意識等都具有很大的影響。一個具有優秀企業文化的企業,其職工必然有著良好的節約習慣,有強烈的主人翁精神。有了這種精神,職工就能自覺地維護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奮發向上、積極進取,自覺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努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物化勞動消耗和活勞動消耗。企業成本的優勢不僅取決于企業的人力、原料、設備、資金等客觀因素,更主要地取決于上述七個主觀因素。任何客觀因素的的獲得都是企業主觀努力的結果,可以說資源的配置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對每個企業都是公平的,企業應充分利用市場這雙無形之手的調節爭取到對自己更為有利的條件。
一 成本管理運動多,持續性的活動少
企業在成本管理過程中,只考慮如何降低成本,忽視了降低后的保持,又進入了能降低不能保持的誤區。一味地降低成本,認為成本降下來了成本管理工作就結束了,“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把成本管理活動當成一種降低成本的運動,在成本降下來以后就放松甚至停止對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保持不住或不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沒有把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當成一種制度性的活動持續的去開展,沒有成為成本管理體系的日常活動。結果導致降低成本后的反彈,“胡漢三又回來了”。這種“只打江山,不守江山”或“守不住江山”的做法,革命不徹底,控制不持續,到頭來成本水平還會提高。成本無時不刻不在發生,對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也應該是不間斷的、持續的,不但要降低成本,還要保持住已降低的成本水平,只有保持住已降低的成本水平,降低成本的工作才有意義,成本管理的結果才能滿足預期的目的。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不能讓“胡漢三總回來”。只有做到了降低、保持;再降低、再保持,才能把成本降到盡可能低的水平。
二 在成本上有想法的多,行動很少
由于市場經濟的深化和競爭的加劇,現在企業界紛紛開始認識到了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也逐漸認識到了降低成本和削減成本的意義,這種認識在中國企業界是普遍的,“成本是一個永恒的主題”,無論是外資、合資、國企還是私企,都有這樣的認識,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這種認識還處于思想的啟蒙期,真正行動起來、實實在在抓成本的仍然很少。如上述這么多的方法都沒有應用;很多企業還沒有專門設立成本管理的職能部門;從“51JOB”和“智聯招聘”等招聘網站也可以看出企業很少招聘成本管理人才;很多企業對居高不下的成本束手無策等等。這些現象都可以表明目前企業在成本管理和降低成本方面還是在醞釀,沒有有效地去實施管理和控制。不信企業可以自問:抓成本都體現在哪兒了?都開展了多少成本管理活動?抓成本的結果如何?成本降低了多少?發揮了多少成本優勢?競爭力提高了多少?給顧客帶來了多少價值?……
三 想管的人多,會管的人少
絕大多數企業的高層領導除對成本的認識有局限性外,還是想管成本的,成本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也想把成本管好。但是,節省成本和控制成本還沒有形成企業文化,大家的成本意識和能力還不是很強,對成本也沒有共同語言,企業內部的許多部門和單位的人員甚至還排斥成本管理,他們往往也認為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是財務的事,與自己無關,加之多年來企業內部缺少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的教育和培訓,成本管理隊伍始終沒有建立起來,企業培養和產生的成本管理專家很少,這樣就導致了想管也沒有人會管的局面。
四、思維定式和決策習慣
中國企業只有十來年的歷史,還沒有真正掌握企業管理。中國企業的管理還處于幼稚的管理階段,往往是抓到一條大腿當大象。中國企業管理中最容易犯的一個毛病是,把必要條件當充分條件,比如認為營銷就是做廣告。當中小型企業在銷售過程中碰到困難,有的企業把廣告看成是一根救命的稻草,往往想通過廣告來挽救銷售。廣告對短期產品銷售確實有拉動力,但是企業的發展是長期穩步的,頻繁的廣告是中小企業絕對做不到的。
中國企業管理過程中,領導太多的點子思維、拍腦袋決策。但是點子思維、雕蟲小技都不能使戰略得到有效實現。策略是方法的整合,是系統化的工作。很多企業策略很多,但成效甚微,是缺乏大智慧、缺少系統化的結果。
歷史環境中成長的企業主及企業管理者形成的思維定式和決策習慣是企業管理變革的最大阻力,要變革企業的管理模式,先得變革企業主和企業管理者的思維方式和決策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