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理論滯后
成本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成本管理的主體應該是企業,成本管理的動力也應來自于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但是有些企業并未充分意識到這一點,成本管理僅限于國家頒布的財務法規中有關成本條例的遵守和執行上,成本管理側重于宏觀需要,而忽略成本管理對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作用。
雖然中國一些企業進行了先進成本管理方法的試點,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大部分企業的成本管理方法還是陳舊,已不能適應經濟環境的要求。據調查,中國70%的企業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絕大多數的企業采用全廠制造費用分配率(43.18%)或部門制造費用分配率(47.08%)來分配制造費用。最廣泛采用的成本動因是總額、直接人工小時和直接材料成本。業績評價采用的最主要的財務指標是目標利潤(72.6%)。標準成本核算雖然在63.4%的企業得到應用,但是只有18%的企業每年至少修改一次標準成本。而先進的作業成本法、成本企劃法等都未得到推廣。
一 成本管理理論研究的熱情不高
從改革開放之后,中國會計界一直重視對財務會計理論的研究。這與人們的經濟環境有關。從計劃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從相對封閉到全面開放的經濟環境的轉變,使中國傳統的財務會計體制已不能滿足信息需求主體由單一政府到多元主體轉變的需要。在中國轉軌經濟時期的特殊環境下進行會計制度改革,要考慮實際國情,又要積極參與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活動,給財務會計理論領域帶來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使財務會計理論的研究非常活躍,會計界表現出極高的熱情,相對而言,對成本管理會計的研究興趣不是很高。據《會計研究》雜志所做的統計表明,過去8年的學術性論文中涉及財務會計領域的約為465篇,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領域的論文約為71篇,后者只約占前者的15%。另一方面,中國大陸舉辦的學術性會議專門以管理會計為主題的學術會議更是鳳毛麟角。從碩士、博士學位論文的情況看,選擇以管理會計為題的同樣寥寥無幾。這從側面反映了專門對成本管理理論的研究的熱情不高。
二 成本管理理論的教育與實踐脫節
會計學專業教材體系中,一般都單獨開設有成本會計學課程。從中國著名財經院校的會計學教材體系來看,多年來成本會計學的內容幾乎沒有改進,內容陳舊。大部分教材只側重于成本方法的介紹,對成本分析和控制、成本管理的方法介紹較少,且不夠深入。并且在教學中沒有把理論與實踐很好的結合,因為缺乏經典的案例教程,學生學習的只是書本上的純粹的理論方法,難以在觀念上形成成本控制的理念、成本分析的技巧、解決成本管理問題的能力。
三 成本管理理論研究的系統性差
在中國,成本管理理論研究存在成本管理方法系統性差的問題。傳統成本管理方法研究是針對單個成本管理方法的,缺乏對方法之間聯系的研究,不能形成系統的成本管理方法體系。在實踐中,成本管理方法的應用缺乏聯系,引進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常常會導致對原有方法很大程度的放棄,既是成本管理缺乏連貫性,又加大了成本。實際上,通過研究每種成本管理方法的本質及其適用性,可以構建出系統的成本管理方法體系。
傳統企業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都是針對單個成本管理方法的,缺乏對方法之間聯系的研究,不能形成系統的成本管理方法體系。實踐中,成本管理方法的應用缺乏聯系,引進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常常會導致對原有方法很大程度的放棄,從而使成本管理缺乏連貫性,并加大了管理成本。
三成本管理理論研究的系統性差
在中國,成本管理理論研究存在成本管理方法系統性差的問題。傳統成本管理方法研究是針對單個成本管理方法的,缺乏對方法之間聯系的研究,不能形成系統的成本管理方法體系。在實踐中,成本管理方法的應用缺乏聯系,引進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常常會導致對原有方法很大程度的放棄,既是成本管理缺乏連貫性,又加大了成本。實際上,通過研究每種成本管理方法的本質及其適用性,可以構建出系統的成本管理方法體系。
傳統企業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都是針對單個成本管理方法的,缺乏對方法之間聯系的研究,不能形成系統的成本管理方法體系。實踐中,成本管理方法的應用缺乏聯系,引進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常常會導致對原有方法很大程度的放棄,從而使成本管理缺乏連貫性,并加大了管理成本。
語錄:
1. 成本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成本管理的主體應該是企業,成本管理的動力也應來自于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
2. 成本管理不能僅限于國家頒布的財務法規中有關成本條例的遵守和執行上
3.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結合才是完整的成本管理。
4. 傳統企業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都是針對單個成本管理方法的,缺乏對方法之間聯系的研究,不能形成系統的成本管理方法體系。
5. 引進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常常會導致對原有方法很大程度的放棄,從而使成本管理缺乏連貫性,并加大了管理成本。
6. 傳統成本研究局限于企業內部,缺乏戰略管理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