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世界真的變成平的了!在全球“平面”上,知道自己處于什么位置有利于主動競爭,不知道自己處于什么位置只能被動競爭。
有次和一幫老總在東京,當大家在贊嘆日本企業的精細化時,我給大家做了“俯視日本、平視日本、仰視日本”的主題分享,我說:單純看現場管理等表象,大家可能會弄偏,學不到任何東西,首先要進行俯視。俯視并不是小看,而是看它的優點、看它的缺點,更要從全球化格局去鳥瞰日本,鳥瞰中國企業,鳥瞰戰略機遇。
憑借低成本優勢拿下低端產品市場的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大規模定制的方式去占領很多中端產品市場,這是一個巨大的時代商機。至于生產實現方式,相對工業4.0,個人覺得工業3.5可能更有意義。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最大的資源仍然是低成本的勞動力,當然,這里說的勞動力不是指生產線上的簡單勞動力,而是工程師、設計、管理等人才。
以低成本的方式進行技術創新,以技術創新的方式降低成本,這將成為中小企業未來贏得競爭的關鍵。可以關注一下三種創新。
整合創新
中國企業想要在原創、高端、前沿的技術領域突破,暫時還相當困難,整合創新非常適合中小企業未來快速提升競爭力,著眼點有三個:1、堅定地站在用戶一邊,設計需求甚至是創造需求;2、把非技術性的創新系統化。創新不能僅僅停留在點子上,它要有可持續性,要有組織、文化、體系及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支持;3、捕捉本地的機會,在全球整合資源。
把這三點糅合到一起就可以叫做整合創新:
流程創新
流程創新的核心是怎樣創造性地利用成熟技術,關鍵在于生產流程方面的創新。這種戰略創新競爭優勢最大的,將是那些可以做到半自動化的生產型企業。
雖然大家都在喊“機器換人”,但半自動化可能更現實,國外全自動化的總體生產效率難以跟中國的半自動化比拼!因為分解后的生產線技術難度要低很多,成本核心環節用自動化控制,其他環節用人工完成。這種戰略是中國裝備工業整體較弱小的現實選擇,但反過來會促進裝備工業的升級。
顛覆性創新
當我們在今天羨慕華為成就的時候,很多人忽略了一點:1996年他們就有了《華為基本法》。他們對數據技術的大規模投入始于1994年,依據的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資源配置):我們堅持“壓強原則”,在成功關鍵因素和選定的戰略生長點上,以超過主要競爭對手的強度配置資源,要么不做,要做,就極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實現重點突破。
顛覆性技術的出現會挑戰原有的產業格局,對后來者和新企業來說,往往提供了最好的趕超節點。但要掌握顛覆性的技術,需要對產業有很好的前瞻性,對行業走勢的把握,對技術發展有相對深入的了解。另外,對自身能力的要求也比較高一些,瞄準了就要堅定投入,一定不能虎頭蛇尾。
什么企業容易突破
如果您所在的行業符合一下三點,前途可能會很美好:1、中等技術壁壘,太難的我們暫時突破不了,太簡單了中國企業的優勢發揮不出來,因為是低端制造;2、中等的資金規模;3、高端人才密集型,研究人員、高級技工等。比如,精密儀器、生物制藥等。
中國制造上一個高峰是二十幾年積累的一個總爆發,勢不可擋。而這幾年對中國制造的質疑和壓力正迫使中國企業進行新一輪的積累,當他們再次爆發時,世界的競爭格局將全面改寫,當塵埃落定時,世界將會落到一個新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