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四象”之三
三、望朔與月地系統
月亮繞地球一周為一月。望、朔、上弦、下弦為四個特征時空點。當月亮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三個星體聯成一線時,稱為朔日,這時候的月亮面對地球的一面正處于太陽的陰影中,地面上的觀察者用肉眼看不見月亮,時間通常是農歷初一,是極陰之點,為太陰。當月亮背向太陽,地球位于太陽和月亮之間,三個星體聯成一線時,稱為望日,在這一天太陽在西方落下時正好月亮從東方升起,地面上的觀察者可以看到圓形而又明亮的月亮,時間通常是農歷十五,是極陽之點,為太陽。月亮與地球聯線垂直于太陽與地球聯線的位置有兩個,從朔日到望日期間經過的位置是上弦,是由陰向陽轉化時的陰陽平衡點,稱為少陽;從望日到朔日期間經過的位置是下弦,是由陽向陰轉化時的陰陽平衡點,稱為少陰。所以,在一個望朔月中,地球與月亮為兩儀,望、朔、上弦、下弦為四象,構成了月亮繞地球公轉的時空體系。我國的古代歷法就是建立在望朔月的基礎上,故又稱月歷或陰歷。
顯然,望朔點的連線通過地球,并與上弦點和下弦點的連線相垂直,構成了月亮繞地球運行的橢圓形軌道的長軸和短軸。這一點與日地系統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