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不僅是政治改革家,兵家,法家,他還是位杰出的經濟學家,在古代稱為“計然家”。由于管仲首先是一位了不起的經濟學家,同時還具有兵家的戰略眼光與法家的執政能力,所以才實現了齊國的春秋霸業。
管仲使齊國成為春秋霸主的主要改革,就是對齊國的內部經濟改革,同時,對與齊國實力相當的大國采取經濟制裁的方法加以限制。下面我們就看看管子的經濟發展《三十六計》:此三十六計清晰地分為國內經濟管理(前31計)和國際經濟戰(后5計)兩部分,依次為:
1、伊尹之謀;2、商湯之謀;3、士室之謀;4、杠池之謀;5、鵠鹍之謀;6、五吏之謀;7、水豫之謀;8、北澤之謀;9、北郭之謀;10、渠展之謀;11、癸乙之謀;12、懷夷之謀;13、素賞之謀;14、曲防之謀;15、置屯之謀;16、城藏之謀;17、耜鐵之謀;18、曲衡之謀;19、石璧之謀;20、菁茅之謀;21、棧臺之謀;22、纂茈之謀;23、籍谷之謀;24、謝物之謀;25、慧星之謀;26、城陽之謀;27、崢丘之謀;28、抗莊之謀;29、沐樹之謀;30、囷京之謀;31、三原之謀;32、制魯梁之謀;33、制萊莒之謀;34、制楚國之謀;35、制代國之謀;36、制衡山之謀。
在春秋戰國諸侯大爭的時代,這經濟發展《三十六計》完整的出現在《管子》中。比較起來,中國古代經濟發展《三十六計》出現的時間比孫子兵法之《三十六計》早得多,理論上也比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深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