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師的出路在哪里?
(五)
(2012年7月12日王鵬睿)
第二、培訓師助理和經紀人也不是我們培訓師真正的朋友。
目前,在培訓市場上,一般存在專職或兼職兩種職業性質的培訓師助理和經紀人。他們的收入直接來源于培訓師授課的課酬收益。同時,這個圈子內,培訓師助理和經紀人流動性很大,能夠堅持做到三年以上的人很少。
做得不久的人一般都是專職性質的,要專職,這個薪酬就需要由培訓師來支付。如果培訓師沒有授課,就沒有收入,但是,要雇用專職的助理就需要每個月都給人家支付工資的。這樣,其實無疑等于是在給培訓師自己增加了經濟壓力。等于是在沒有解決培訓師自己的穩定的收入來源之前,先期投入了無限期的,不可預知是否有回報結果的資金支出了。
假設培訓師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雇傭了不僅是一位專職助理,況且他們也都是堅持不了多久就離職,那么,培訓師就等于在養助理,而不是助理在幫助培訓師打天下了。這樣的助理就等于是培訓師的累贅和創業路上產生不了任何收益的高成本了。
那么,除了專職,兼職助理怎么樣呢?
在龐大的兼職隊伍中存在兩個風險。第一是培訓師對于兼職的助理無法進行日常有效的工作監督和績效管理;第二是培訓師對于兼職助理無法進行有效和可控的能力識別。這樣,如果沒有很好的辦法來解決上述兩個風險,那么,招募兼職助理其實就等于是光播種,而不澆水,不施肥,靠老天爺的關照來等待收獲。
兼職助理一般是靠傭金與培訓師達成合作。這個傭金呢,一般是在25%-35%之間,要是比起專職助理而言,其實這個成本還是蠻高的。如果兼職助理直接做企業消費者的終端市場,那么,培訓師還是有得賺的,但是,兼職助理介紹的生意幾乎也全部都是渠道生意。要是這樣算下來,招募兼職助理的成本就相當的高,還不如培訓師自己找渠道合作呢。
最后,再說說經紀人。經紀人在目前的市場大環境下,是處在邊緣地帶的一群自由職業者。
他們主要一部分出身于渠道。是擁有一定市場經驗和一定客戶資源的渠道業務人員。原來在渠道內部打拼,后來感覺自己有了一些經驗,就出來自己干了。但是,如果一步到位,開渠道類型的公司,他們目前還沒有這個經濟實力,就只好先屈身從經紀人做起了。
另一部分人呢,以前是做不同行業的銷售人員的。偶爾進入這個行業之后,感覺比他們以往的銷售好做,就堅持下來了。說白了,這部分人的能量還是有一定局限的。
這樣看,所謂的經紀人僅僅就是沒有牌照的渠道而已。渠道是公司行為,而經紀人是個人行為。鑒于經紀人的個人行為,他們工作的目標也就僅僅局限在渠道上面,他們是不會拿出成本去直接做企業消費者終端的。也許是經紀人這個稱呼比助理或者業務員好聽吧,他們的胃口也比較大。如果助理拿到30%的傭金就感覺很高了,而經紀人呢,沒有40%的傭金,他們都不會考慮合作。
所以,培訓師如果低價高傭的與經紀人合作,那么,無疑是養肥了經紀人而苦了培訓師。培訓師辛辛苦苦賺下來的課酬大部分全貢獻出去了。而經紀人的收獲就顯得得來相當的容易了。
所以,培訓師助理和經紀人也不是培訓師的真正朋友,他們是永遠也喂不飽的欲望無邊的勢利小人。誰出的傭金高,他們就去推誰的課。如果培訓師把自己的出路全放在這些人身上,那么就等于是坐吃山空,等著破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