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美容行業,為什么陷入唬人、騙人、丟人的怪圈?
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 于斐
現在,有不少媒體都報道了成都賽區某個超女在武漢整形致死的事件。
那么,全國各地風起云涌的整形美容到底真實情況如何呢?
近二十年來,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全國各大、中、小城市的醫療美容事業迅猛發展,“醫療美容”早已家喻戶曉,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打造××第一美女”、“人造美女”的各種報料更是時不時的充斥著人們的眼球。常言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誰又不想通過后天的手段來彌補先天的不足呢?為了尋求一段完美的感情、為了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甚至是為了名為了利,又有多少人為了擁有一張虛偽的“表皮”為“美”而瘋狂呢?
事實上,瘋狂的并不僅僅是這些追求所謂“完美”的人們。有需求就有市場,既然有人不惜代價想要得到“美”,當然就會有人挖空心思、不折手段為你“創造美”,更因為行業的暴利驅動,于是乎遍地開花的醫療美容醫院、美容診所、整形美容科室就這么“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了;所謂的韓式整形、法式美容,豐胸、隆鼻、抽脂也就這么堂而皇之的出臺了。整個醫療美容行業,又何嘗是病得不輕呢?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于斐先生在查詢最近的媒體報道時發現,想必細心的讀者也會注意到,有關醫療美容的糾紛報道不 時可見。而其中最讓人觸目驚心的一則報道是,某地一位韶華已逝的女演員,為了留住青春的美麗而多次整容,結果將嬌容整成了“恐龍”。從媒體記者拍攝的照片看,整容者的現狀確實是慘不忍睹。
目前,社會上有很多美容方面的問題/糾紛,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因為混淆了醫學美容和生活美容,這種混淆不但發生在患者/顧客上,也發生在一些美容機構上,特別是社會上各類美容院,而主管部門對這類混淆似乎非常慫恿,不加以約束和管理,以至這種混淆不但時刻存在而且愈演愈烈。
現在,隨便打開當地一張報紙,映入眼簾占據主導畫面的都是些醫院名目繁多的醫療美容方面的廣告。為了吸引眼球,招徠人氣,輕易的亂肯定、亂承諾的詞語無所不用其極,反正事后逃避責任的辦法多的是。為了增加視覺刺激,尤其在豐胸、減肥項目上,為給人造成錯覺,常常從一些時尚流行刊物上剪貼國內外不知名衣著暴露的女性照片來湊數。可以說,目前生活美容和醫療美容相當混亂,政府部門對此沒有進行任何的管理,醫療廣告漫天飛,非法行醫的現象相當嚴重,各種媒體(包括報紙和電視)見錢眼開,拋開輿論公信力,完全以盈利為目的,接受大量的虛假廣告,誤導患者。
未來對于中國醫療美容業究竟是陷阱還是餡餅?是一條金光大道還是崎嶇小徑?一個新行業在經過一個泥沙俱下的混亂時期之后,該如何走向良性軌道?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先生也希望借此引起行業反思和警醒。
事實上,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經過深入調查發現,醫療美容的諸多問題,實際上主要產生于現行的利益分配格局,正是由于醫療美容行業存在著巨大的利益趨動,出現了種種詬病,走向了畸形的道路,所以才會使得中國的醫療美容行業在近20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背著“美容不成反毀容”的罵名,一項旨在造美的醫療服務,更是因此陷入如此尷尬的境地。
這種種弊病集中體現為:
一、靠不規范廣告吸引客源。醫療美容廣告是醫療廣告的主要構成部分。相當一部分的醫療美容廣告不真實,對專業人員、技術水平和治療效果的宣傳明顯夸大,誤導美容就醫者。相當一部分宣傳中的“專家”,實際就是非醫務人員。而那些所謂的“不需手術、一針見效”的美容手術,更是被隱瞞了可能存在的后遺癥。近期,不少打著北京、上海等外地“專家”牌子的人員,流竄于各地,從事一針注射式醫療美容服務,造成了無效、變形甚至毀容等后果。
二、拉虎皮作大旗。不少非專業人員通過各種關系承包中小醫院的美容科,未經衛生行政部門對從業人員進行審核,就打著公立醫院的幌子,招聘一些非醫療美容專業人員開展醫療美容業務。這種“院中院”、“院中科”,以公立醫院的名義打廣告,對就醫者極具迷惑力,但實際情況往往是,經營失敗或虧損,承包者一走了之,許多受術者投訴無門。
三、無證、跨專業上崗。現在醫療美行業中大部分美容醫院都是由福建、廣東等一些地方靠著做婦科、男性科、不孕不育等暴利醫療項目起家的人在掌管著。如果有人去美容,咨詢員先跟你預約時間,到時醫院外請一個醫生過來走穴。有的醫院為了應付有關部門的檢查,就把外地醫生的證書拿來充數。這些工作人員大部分都是外聘的,有的工作人員以前是普外科的、或是神經外科的、甚至是牙醫,一到美容醫院就成了無所不能的美容專家了。也有些醫院、診所的老總和經營者整天想著如何圈錢、拉關系,導致自己單位的醫療人員隊伍紀律渙散,醫德敗壞,直接給醫療美容行業的發展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四、概念炒作霧里看花。大肆炒作概念,包裝所謂的專家,是一些醫療美容機構慣用的又一伎倆。比如一些醫院號稱聘請韓國專家進行手術,很可能就是一個幌子。實際上,韓國本土整形美容專家加起來總數才500人左右,應付本國自身需求都遠遠不夠,能夠在中國工作的更是微乎其微。另外,有些醫療美容機構大肆吹噓無痛美容、韓式雙眼皮等概念。實際上,無痛美容就是使用麻醉,只是被醫院換了個說法。至于韓式雙眼皮就是采用的三點切開法,醫院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因為手術風險低、痛苦小、容易做、好修補。
五、大肆賺取昧心錢。醫療美容是新生事物,許多市民對收費標準、技術要求效果標準并不熟悉,處于不知情的弱勢地位,而不良醫療美容機構正是抓住這一點,大肆賺取昧心錢。比如偷偷進行國家早已明令禁止的注射隆胸、違規使用有關藥品等等。原本一、二百元就能解決的小手術往往編造動聽的理由,價格立馬飆升到令人咋舌的成千上萬。這還不算,當初為了吸引患者,那可是噓寒問暖,一天幾個電話跟蹤回訪,一旦等患者花了高價換不來基本效果引起相關糾紛時,嘴臉立馬就變了。難怪有人憤憤不平的說,只要在報紙上連篇累牘做醫療美容整形廣告的醫療機構,大都是忽悠人,不能信。他們在廣告上花如此代價,這些花出去的錢是要幾十倍、幾百倍的從消費者身上快速賺回來的,為此,希望感性的消費者尤其是女性不要被廣告迷惑了眼睛,千萬千萬要理性對待。
六、惡意條款誤導顧客。與顧客訂立不平等協議,誤導顧客消費,繼而推卸責任是一些不良醫療美容機構慣用的手法。在手術之前,這些醫療美容機構的工作人員往往會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協議,裝作給顧客看。然后叫他們簽字。這些協議條款都是單方面起草的,完全對院方有利,比如寫明“由于意外原因,手術效果可能與就醫者預想不一致,出現此類情況就醫者不得故意取鬧、索賠”等等。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于斐先生指出,中國醫療美容的發展,走入今天的困局,是一個必然。我國醫療美容業是一個概念源于國外,卻又按中國國情發展的畸形行業,目前涉及工商、稅務、質監、衛生等多個管理部門,多人管理就等于無人管理是我國官僚機構的通病,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潛在的種種弊病,是由于行業長期存在的“管理真空”而日積月累體現出來的,以至今日嚴重阻礙了行業的發展。
在中國加入WTO后所產生的一系列深刻而急劇變化的影響下,衛生部出臺了《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醫療美容與生活美容的劃分,促進了美容行業的規范化管理,從此奠定了以醫療美容高科技為先導,帶動專業美容與生活美容共同發展的格局。我們更希望今后整個醫療美容行業在政府強有力的統一管理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消除種種弊病,走入規范化時代,成為真正的為人們帶來“美”、創造“美”的天使。
于斐先生,著名品牌營銷專家,美國《福布斯》重點推薦的營銷實戰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中國十大杰出營銷人,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等8家權威媒體和機構認定的“中國品牌建設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團中央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創業導師,《中國證券報》特約品牌顧問,中國《品牌》雜志首席專家,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EMBA高級總裁班品牌營銷特聘授課講師,中國保健行業十大杰出經理人,中國最具影響力營銷策劃100人,中國首家省級品牌學會重慶市品牌學會專家委員,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專家委員。
近二十年的營銷生涯,成功服務過幾十個著名品牌,其領銜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是“中國管理咨詢行業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現專業致力于品牌策劃、公關傳播、新聞營銷、招商代理、市場推廣、實戰培訓等營銷服務,出色的企劃力、整合力、執行力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是國家商務部向海內外唯一推薦的知名實戰型行銷顧問機構。
于斐先生根據自身在外企、國企、民企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資深閱歷,長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實戰營銷理論上升到實踐和方法的高度,在行業中率先倡導了幾十個在全國深具影響的營銷策略和商業模式,創造了可觀豐厚的物質和社會效益。受到了《歐洲時報》、《亞洲新聞人物》周刊、新加坡《聯合早報》、日本《東方時報》、《香港商報》、澳門蓮花衛視等海內外媒體的重點報道,其營銷案例多次入選美國《福布斯》和美國科特勒營銷集團《中國營銷創新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