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斐老師與農副產品營銷
在理性消費時代,農副產品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事關行業的榮辱興衰,一個企業從注重產品競爭到服務競爭,從注重商業到注重顧客滿意度上,體現了市場競爭所帶來的消費文化本質內涵。就其產品來說,迅速從產品觀念延伸到顧客觀念,根據不同的需求定制專業化個性化的服務,是當今農副產品真正出路所在。
但是中國的農副產品市場卻總是給人一種小作坊的感覺,還僅僅停留在純粹的產品經營上,遠沒有上升到品牌經營,無法形成強有力的品牌競爭力。
許多農副產品企業也并沒有意識到,企業要生存謀發展,就不能迷戀競爭激烈的紅海,必須走差異化、專業化、特色經營的路子。
而農副產品企業在進行營銷時所經常忽略的以下幾點卻又是非常重要的。
1. 選好市場切入點
農副產品企業在選擇進入市場時,不能憑主觀臆斷緊盯著消費需求旺盛的中心城市,而應理性分析,慎重選擇,了解當地的媒體分布,商業、專賣等相關渠道的網絡運行質量以及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消費層次在農副產品選擇中的個性化需求,只有這些理順了,你才有的放矢。
2.揚長避短或避實擊虛
由于實力和推廣資金的限制,我們就要考慮如何把錢用在刀刃,而不是一味的在電視上做廣告,而應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在與產品相匹配的媒體上,這樣才能做到有效傳播,在節省成本的同時,卻收到有效的效果。
3.執行力與意志力的結合
作為農副產品企業,在市場初期,首先要整合打造一支精良專業的團隊,要把公司的各項營銷理念與市場決策迅速貫徹落實到零售終端上來,要把戰略定位戰術差異的每一條款都細分到服務消費者上來,只有這樣,你才能在降低宣傳成本的同時不至于耗費大量精干的人力成本,有了執行力,并與堅韌、耐勞的意志力像結合,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4.個性化、差異化的訴求戰術
農副產品企業在進行宣傳時一定要找到差異化的賣點,不能人云亦云,否則市場上這么多的競品,早晚有一天自己會被淹沒在其中。
5. 區域制勝而不是全局開花
對于一些剛起步的農副產品企業,不要妄想著一下子就鋪貨到全國,區域制勝以點帶面的進行操作才能走得更遠、更穩。
而對于農副產品企業比較關心的招商問題,在這里也有幾點要提醒眾多農副產品企業的。
首先,對于自己的企業和企業的產品一定要有準確的定位,產品的功能必須新穎,工藝成分必須獨到,這樣在進行宣傳的時候才有很好的說服力,吸引廣大的銷售商們。
其次,就是資源的整合。中小農副產品企業可與一些上規模、講信譽的代理商、經銷商合作,雙方優勢互補,各取所需,借助對方的資金、網絡、渠道等自身不具備的市場優勢,專門專業生產,嚴格確保生產質量,營銷上則實行外包,也可為對方進行貼牌,以節約成本開支,降低市場風險,充分挖掘自身潛力。這樣既彌補了自身的缺陷,又達到了雙方共贏的效果。
最后,就是模式上的創新。傳統的一些銷售、宣傳方式已經越來越不能吸引人們的眼球。而制定出適合當地市場消費者口味的宣傳文案與廣告媒體組合及有效的促銷方案;同時制定出一系列能激發零售商與業務員積極性的銷售政策,才更能吸引那些見多識廣的經銷商們,應該說,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中,想要叫他們出錢進你的產品,沒有點特別招數已經不行了。當然,有些企業的實力有限,單憑自己的能力可能無法做到上述如此詳盡的設計安排,那么找到實戰型機構來幫忙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像我們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就利用自身強大品牌實力和權威影響力,幫助農副產品企業給代理商提供增值服務,不斷調整模式,并且根據不同市場不同渠道的代理商量身打造一個創新性、差異化的營銷模式,實現產品推廣的全面盈利。包括直營網絡與關聯網絡在內就在總部的統一管理下形成強大的、穩定的模式系統,具有完善的分銷能力和網絡覆蓋優勢,也實現了規模效應。
正可謂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不管是用什么方式,使企業的產品銷售出去實現盈利便是可靠有效的方法,農副產品企業也可不必拘泥于一種形式,懂得變通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
于斐先生,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中國十大杰出營銷人,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等8家權威媒體和機構認定的“中國品牌建設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團中央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創業導師,《中國證券報》特約品牌顧問,中國《品牌》雜志首席專家,清華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總裁培訓班導師,中國保健行業十大杰出經理人,中國最具影響力營銷策劃100人,中國國際健康科學研究院副理事長。
近二十年的營銷生涯,成功服務過多個著名品牌,其領銜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是“中國管理咨詢行業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現專業致力于品牌策劃、公關傳播、新聞營銷、招商代理、市場推廣、實戰培訓等營銷服務,出色的企劃力、整合力、執行力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于斐先生根據自身在外企、國企、民企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資深閱歷,長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實戰營銷理論上升到實踐和方法的高度,在行業中率先倡導了多個在全國深具影響的營銷策略和商業模式,創造了可觀豐厚的物質和社會效益。受到了《亞洲新聞人物》周刊、新加坡《聯合早報》、澳門蓮花衛視等海內外媒體的重點報道,其營銷案例多次入選美國《福布斯》和美國科特勒營銷集團《中國營銷創新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