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創業就不能點燃起你未來人生的路?
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 于斐
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自己能夠創業,我認為這是件好事。
就像TCL的“以時速沖擊規模”、海爾的“快魚吃慢魚”一樣,創業需要創新,創業也需要速度,一個企業只有在競爭中尋求突破,才能免遭打壓之累,淘汰之苦。現在大凡產品運作失敗,原因眾多,但就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看來,營銷的乏力和實戰的疲軟制約了核心競爭力的凸現和延伸,在同質化的數量式包圍中沒有速度提升氛圍,加固個性,成功也就十分渺茫。
許多企業界人士在聽過我的講演后,一致認為,過程富有激情,煽動性很強,確實,我也驕傲于這一點。
假如說,十幾年的營銷生涯做出了些成績的話,用心積累各種資源,加快發展速度,迅速超越別人,追求創新一直是我的處世原則,在此基礎上,激情就是速度的推進器,在營銷界,一個人沒有激情,就不會有昂揚的斗志,不會有自我發展速度的提升,許多重復性瑣碎的工作往往會扼殺,尋求創新的沖動和個性的發揮,結果,淘汰就成為必然。
記得柯達集團全球副總裁葉鶯女士曾這么感慨地說過:“我覺得,人生很短,如果不趁著自己還有精力和激情的時候,去追求你要追求的事情,你可能就錯過了這個點。所以,如果你心里有一個夢,有一種激情,不要讓它在你的心里拖累,勇敢地去做一個重要的選擇。”
在我周圍,許多朋友先后進行了創業,為未來打拼,給人生充電。
幾年過去了,有的業務蒸蒸日上,有的卻奄奄一息,更多的是在不痛不癢中重復以前的日子,做的好的,往往是企業富有創新精神,個性鮮明。而做的不咋的,卻往往是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我佩服前者的速度制勝,卻也裹其后者的遲疑麻木。
一個產品在同等條件下想盡快領先,除了獨特的定位,具有殺傷力的速求和賣點,以及多種相關營銷資源匹配外,搶占市場贏得先機,沒有速度上的行動與靈敏的反應,一切皆無可能。而激情,在很多時候,往往能點燃我們創新的本能。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無論是從事營銷工作還是其它在我們追求的路上,一個人的狀態往往決定著未來的命運,同樣,一個產品的核心優勢關系著今后的成敗。不是嗎?沒有疲軟的市場,只有疲軟的人,假如說營銷工作上還未打開局面,建立產品自身的發言權,那么可以找找看了,你是否已經遠離了激情,是否速度的概念在你的頭腦中僅僅是個海市蜃樓?
此時,四周已是萬籟俱寂,我回到家里,用冷水洗把臉,泡上一杯咖啡,想起剛才與幾位致力于創業的北京、湖南朋友們一番高談闊論,至今仍激情滿懷,沒有絲毫睡意。
都說創業難:缺少啟動資金,快速發展難;沒有品牌,打開市場難;吸引不來高素質人才,執行難……
正如《商學院》雜志講的那樣,即使在世界上最富創業精神的美國,所有新創企業中也有40%存活不到一年,2/3以上在其第五個生日之前死亡,僅有25%的新企業生存了8年。更令人震驚的是, 大多數創業者幾乎沒有盈利,一般來說, 即使讓企業存續10年的創業者,也只獲得了在他們以往的受雇生涯中所獲得真實收入價值的65%。
成功不容易,只有那些影響初創企業發展的各種要素——人、戰略、市場、競爭環境等等都達到一定條件才有可能創業成功。而失敗很簡單,眾多的影響因素中有一項沒有做好就有可能失敗,大到企業的戰略發展方向小到一份不完整的商業計劃書。
百森商學院亞洲研究中心總監伍健民教授認為,真正的機會是由一些從不可少的要素組成的,經過大量的調查發現,成功的創業者必需要具備如下素質。
●能夠清晰描述公司未來的愿景和達到該愿景所需要做的事情與資源
●能夠激勵團隊成員面對挑戰
●持續地找到方法對產品和服務進行持續改善
●創造一種人們富有激情并愿意提升的環境
●鼓勵成員為他們自己的創新想法進行嘗試
●當其他人還在猶豫不決時,大膽前進
●決策迅速,執行到位
●對學習新技能永遠抱有極大熱情
●當原計劃的實施不能讓人滿意時,能迅速進行調整
●愿意傾聽、吸收和接受其他人的好建議
●授予有能力的人足夠的權力和責任
●不斷關注所取得的成就并進行獎勵
作為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的CEO,我發現,現階段許多歷經職場打拼的職業經理人們,隨著歲月的流逝掩飾不住的是內心的焦急,某種程度上工作再難已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刺激,相反,嘗試新的做法,自己給自己做主的理念和掌握自己命運的期待從來沒有象今天這么明確,再加上創業的誘惑時時在他們心里掀起陣陣波瀾,于是去實現夢想、爭取財富便引導著他們投身于創業的洪流,從而構建起屬于自己的天地,我想,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財富是一定會向他們微笑的。
記得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西安六城市進行的“青年自主創業專項調查”結果顯示,中國青年創業者達到預期目標的僅僅占11.5%,而創業失敗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通常說的資金、政策環境等因素,而是創業者對目標過于理想化,對困難估計不足。清華大學創業中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創業教育上,中國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創業觀察(GEM)統計的平均水平。我國大學生創業比例不到畢業生總數的1%,發達國家一般占20%~30%。而在過去的20多年中,創業學成為美國大學、尤其是商學院和工程學院發展最快的科學領域。目前,美國的創業教育已納入到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內容涵蓋了從初中、高中、大學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規教育。而中國的教育體系中,創業教育基本上是空白。
“做每一件事時,我都要求自己做到象太陽那樣燦爛。因為我知道我對自己的要求,如果這個要求是太陽的話,也許我就能夠得到月亮;如果我對自己要求只是月亮,我最多可以得到星星;如果我要求只是星星,我也許什么都得不到。在可能的情況下,還是對自己要求高一點好。”知道嘛,說這番話的是勒羽西女士,這么大的年紀了,仍舊那么光鮮靚麗,自信勃發。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先生指出,創業的征途是漫長而有誘惑的,在充滿光榮與夢想的營銷時代,一切按部就班、循規蹈距等待的只能是自我的泯滅,有了激情,我們不會退縮,富含沖勁,有了速度,我們才會在創新中崛起。這無論對企業對產品都是一樣的。
于斐先生,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中國十大杰出營銷人,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等8家權威媒體和機構認定的“中國品牌建設突出貢獻獎”獲得者,《中國證券報》特約品牌顧問,中國《品牌》雜志首席專家,清華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總裁培訓班導師,中國保健行業十大杰出經理人,中國最具影響力營銷策劃100人,中國國際健康科學研究院副理事長。
十多年的營銷生涯,成功服務過多個著名品牌,其領銜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是“中國管理咨詢行業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現專業致力于品牌策劃、公關傳播、新聞營銷、招商代理、市場推廣、實戰培訓等營銷服務,出色的企劃力、整合力、執行力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于斐先生根據自身在外企、國企、民企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資深閱歷,長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實戰營銷理論上升到實踐和方法的高度,在行業中率先倡導了多個在全國深具影響的營銷策略和商業模式,創造了可觀豐厚的物質和社會效益。受到了《亞洲新聞人物》周刊、新加坡《聯合早報》、澳門蓮花衛視等海內外媒體的重點報道,其營銷案例多次入選美國《福布斯》和美國科特勒營銷集團《中國營銷創新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