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困局決定化妝品營銷團隊的困惑!
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 于斐
翻開一本本專業化妝品類或財經類報刊,充塞眼球的都是些讓人看不過來的招商廣告,其誘惑力的內容、殺傷性的用語所表達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好像要幫助人們從一個信息泛濫時代迅速找尋到財富突破口一樣,讓人不由得多加瀏覽。
作為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的CEO,有段時間我在某些大城市講課,在與學員交流中,經常傳入耳膜的有“市場難做”、“不知道該干什么”、“以往的方法看來不行,今年不知用哪種模式”等等困惑。曾幾何時,行業內的跟風、炒作喧囂一時,各類促銷手段此起彼伏,會務營銷成為中小企業模仿、追隨的樣板……如今盤點,化妝品品營銷團隊共同遭遇如下問題:
一、產品趨同
產品趨同現象嚴重,搞來搞去就熟悉的那么幾個,每個功能、癥狀下面都要吊上一長串產品,所不同的無非是劑型不同、產地不同或是要么進口國產之分而已,其它沒有多大差別。
于是,有些產品尋求差異化賣點、提煉個性化概念、進行生動化陳列、多樣化促銷。但是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卻是越來越理性、成熟,見多了虛假、夸大的宣傳,置身于信息泛濫的時代,他們產生了嚴重的“審美疲勞”,主觀性的沖動被客觀性的保守所代替。試想,他們還會真正被廠家的意愿牽著鼻子走嗎?促銷手段該如何應對見多不怪的“上帝”呢?在產品選擇方面,還真一下子拿不定主意。
二、,模式趨同
模式越來越單一,手法陳舊、乏力、喚不起消費者心中潛在的購買欲望。
促銷活動變成了在買贈和殺價中徘徊,恐嚇訴求、會務營銷、體驗營銷等被翻來覆去的復制、拷貝,炒作來炒作去沒幾樣真正本質性的東西。幾年前,化妝品單靠一、二種模式掘得第一桶金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
新的市場環境,多變的消費心理。原先的運作手法單一陳舊,缺乏應對變化的創新手段,市場也在不斷分化、洗牌。直銷法規的出臺、招商如何達到高效競合、分眾化營銷的市場細分等等,在2008年使得整體市場營銷環境充滿變數和不確定性。再說,市面上涌現的大量產品,表面上看似乎很招搖很有活力,其實機理和療效非常接近,甚至還出現了不同產品宣傳雷同或相似的情況。這樣,產品推廣之難可想而知。
三、監管從嚴
相關監控越來越難,廣告效果越來越差,價格卻在不斷騰云駕霧。據悉,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國家藥監局將對已批準上市的化妝品進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頓,其中重點加強對市場上添加違禁藥品問題相對突出的減肥功能、抗疲勞功能以及改善睡眠功能等類別產品的檢驗和審查,確保上市銷售化妝品的安全有效。看樣子要動真格的話,以后的化妝品廣告越來越難做。
四、市場難做
市場啟動越來越慢,各項成本、費用越來越高。產品導入和培育卻遙遙無期,供應商要求渠道扁平化;零售終端又在不斷打壓代理商、經銷商生存空間;在一級市場,目前的競爭已日趨飽和,二、三級市場也將面臨戰火蔓延……
面對如此現狀,處在夾縫中生存的經銷商也十分害怕僅僅承擔庫存轉移的職責。于是,只能在無奈和將信將疑中等待、觀望,看不到前景和內心真正的期望,他們就會捂緊錢袋:不見兔子不撒鷹,這樣,就給招商增加了相當大的難度。
五、價格失真
產品價格越來越高,產品出廠后,各級各層出于自身極端利益考慮往往把所有發生的成本費用包括通路費用都分攤在產品上。
君不見,現在市場上產品往往價格高的離譜,尤其是從事會務營銷的產品,單盒價格已不再是以百計,而是動輒上千,更有甚至,原本價格很低,但是產品接過來后,對包裝和名稱進行改頭換面,立時三刻,價格便會猛往上竄好幾倍,其實里面的東西還是換湯不換藥,這種設置價格圈套的做法,一度成為流行和時髦。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一些經銷商滿足短平快,習慣了在高價位的運作,使得上銷量越來越難,市場份額很難擴大。
于斐先生,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中國十大杰出營銷人,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等8家權威媒體和機構認定的“中國品牌建設突出貢獻獎”獲得者,《中國證券報》特約品牌顧問,中國《品牌》雜志首席專家,清華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總裁培訓班導師,中國保健行業十大杰出經理人,中國最具影響力營銷策劃100人,中國國際健康科學研究院副理事長。
十多年的營銷生涯,成功服務過多個著名品牌,其領銜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是“中國管理咨詢行業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現專業致力于品牌策劃、公關傳播、新聞營銷、招商代理、市場推廣、實戰培訓等營銷服務,出色的企劃力、整合力、執行力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于斐先生根據自身在外企、國企、民企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資深閱歷,長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實戰營銷理論上升到實踐和方法的高度,在行業中率先倡導了多個在全國深具影響的營銷策略和商業模式,創造了可觀豐厚的物質和社會效益。受到了《亞洲新聞人物》周刊、新加坡《聯合早報》、澳門蓮花衛視等海內外媒體的重點報道,其營銷案例多次入選美國《福布斯》和美國科特勒營銷集團《中國營銷創新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