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竹友企業戰略管理思考之20:區域經濟之--安徽省八大產業戰略發展的謀與略(總結篇)
安徽民企,離春天還有多遠?
注:本文已全文刊登在《安徽經濟報》每周四刊出的“企業兵略”專欄。該專欄是陳竹友個人專欄,開欄主題是“安徽省區域經濟發展與企業能力體系研究”。戰略管理,管理咨詢,管理培訓,培訓課程,職業經理人培訓,管理咨詢師培訓
縱觀當今世界上所有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我們發現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與民營企業所占有的數量是成正比的。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美國,其國家的企業結構除郵政一家是由美國政府直接經營的“國企”之外,其他所有的經濟體和企業都是私營的。
中國內地各省市經濟帶同樣如此,比如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廣東,比如素有“品牌之都”美譽的福建晉江,比如上海杭州、蘇州等地,這些地方最顯著的特征是私營企業所占的比重遠遠超過了國有企業,有的地方私營企業的比例甚至高達90%以上。
我們用這個觀點在分析安徽省區域經濟發展現況時發現,安徽省所有的知名企業基本都是國有的,比如"2008年中國品牌價值500強"的僅有的5家安徽品牌入選名單中,全部是國有企業。這是否可以說明安徽省經濟落后的原因?
一、安徽民營企業的生存現況調查
A企業是安徽省會經濟圈里的一家年銷售收入近3000萬的機械設備配件供應商,該企業已經營了近5年的時間,主要為某著名外資企業提供組裝配件。A企業面臨的問題主要存在于兩個方面:
1、客戶的唯一性:由于外資品牌對供應商的強勢管理,要想成為大公司的供應商必須接受的第一個條件是:不得為其他任何同類企業提供相同的服務。這一點從根本上限制了A企業的未來發展;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A企業只有放棄同其他客戶的合作機會,以獲得該外資企業大量的、持續的訂單來維持目前的經營。實際上,即使A企業愿意永久性地保持這種“忠誠”也同樣會存在巨大風險。因為,外資企業一邊按流程苛刻地對他的供應商進行著評審,另一方面卻也從未停止過對新供應商的尋找。一旦他們選擇到另一家新的供應商,當這家新供應商占有了成本、品質、速度、服務或價格等任何一項優勢時,A企業就會立刻面臨倒閉。戰略管理,管理咨詢,管理培訓,培訓課程,職業經理人培訓,管理咨詢師培訓
2、技術的邊緣化:基本上所有大企業在“外包”或零配件的供應商選擇時,只會將其非核心部位“外包”出去,這點是出于大企業對“供應商討價還價能力”的控制以及基于防止核心技術“外泄”為前提所決定的。A企業正是這種選擇的結果,他們不可能掌握大企業的核心生產技術,也不可成為大企業核心零部件的供應商。這種“純加工”的生產模式是沒有什么競爭能力的,整個加工過程甚至不需要用到“技術”,他們只需要提供簡單的“加工”并保證品質、成本和交貨期就可以了。
二、原因簡析
A企業生存的現況在安徽目前的企業里是非常普遍的,但要想改變這種現況卻并非我們想像得那么簡單。導致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簡述如下:
1、環境因素:安徽所選擇的區域經濟戰略決定了A企業生存的空間和環境。目前在整個安徽省境內生存的知名企業都是大型外資企業和規模龐大的國有企業,由于真實存在的客觀原因,民營企業要想成為國有企業的供應商是相當困難的,他們除了需要提供并不比外資企業少的服務和質量之外,還需支付巨額的“傭金”---僅此一項,就足以讓很多民企望而卻步了。而外資企業所獲得的政策優惠、政府支持力度以及其自身的實力已牢牢占據了整個產業的龍頭地位,民營企業根本沒有和跨國公司“叫板”、談判的條件。
2、技術因素:在為數不多的民營企業里,目前有限的技術基本上都存在于企業創始人或企業老板的頭腦里。而且這種于其說是技術,不如說是經驗更恰當的“技術”的含金量是相當原始和低級的。外聘科技人才充實企業技術力量的途徑在安徽企業家的心中尚未形成足夠的“勇氣”也還不具備相應的實力;放棄技術引進、保持現有水平往往成為絕大多數安徽企業的選擇。
3、觀念因素:思想觀念的落后是導致目前安徽民企不能快速成長的最大障礙,我們在對安徽民企的了解中發現,有相當比例的民企對“企業戰略”所持的態度是非常負面和不信任的。他們覺得“戰略”過于務虛,不能為(全球品牌網)企業解決根本的實際問題,對于他們來說遠不如介紹一個“關系”來得更加實惠。實際上,“戰略”才是真正解決企業根本問題的不二法門,很難想象一個沒有明確戰略目標的企業,如何面對明天的市場環境和競爭對手的壓力與挑戰。
4、能力因素:大多數民企認為企業的“能力”只是企業家一個人的體現,因為正是由于企業家“個人超凡的能力”,才使得他的企業得以生存至今并且“生存得還可以”。對于處于起步期的小企業來說,這個觀點是完全正確的;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或企業想發展到一定規模時,過份強調企業家個人能力就會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桎梏。即使是中國“企業王者”的海爾,張瑞敏也是盡可能借助組織、團隊、體系、制度,乃至外腦的智慧去營造企業綜合的競爭能力和競爭優勢的。
戰略管理,管理咨詢,管理培訓,培訓課程,職業經理人培訓,管理咨詢師培訓
當然,上述四種因素并不能解釋整個安徽民企的問題和現象,就企業來說,成功運作的前提畢竟是各種因素條件的綜合體現。只有充分了解企業的個性特征、行業特征、市場需求和戰略需求之后,我們才可能做出明確的判斷和具體的規劃。
三、安徽民企的春天在哪里?
囿于“加工制造業”的局限是不可能談論安徽區域經濟的,安徽民營企業的發展也不可能只停留在“加工制造業”一個領域之內。所以,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安徽省區域經濟戰略所選擇的8大產業基地需要重新反思。
1、“八大產業”內哪一個產業更適合民營企業生存?
在前面的7篇文章里,筆者對安徽省“861行動計劃”中所涉及到的八大產業一一作了分析,我們發現戰略制訂者們在制訂這項規劃的當初基本上是站在國有企業和“現存企業”的立場上完成的。時至今日,八大產業中的戰略環境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比如“加工制造業”、“能源基地”、“原材料加工基地”、“化工產業基地”、“文化產業”等就已經逐步顯示出它的局限性。
而民營企業可能進入的除了“農產品加工基地”之外幾乎沒有多少可以涉足的空間和條件。因此,筆者認為:安徽區域經濟的發展必須重視民營企業的發展;安徽民營企業的發展首先應該營造出民營企業生存的空間和氛圍;營造適合于民營企業生存的環境首先需要我們考慮的是民營企業的“產業選題”。
2、安徽民企,如何為自已“選題”?
善于“雞毛換糖”的義烏人為自已選擇了“小商品”;以“打鐵補鍋”善長的永康人為自已選擇了“小五金”;以“擦鞋補鞋”為生的溫州人為自已選擇了“皮鞋和服裝制造”.......安徽省近鄰的浙商利用自身的優勢和技巧選擇了、也選對了他們的發展命題,創造出區域經濟的繁榮和個人財富的神化。安徽的企業家們,我們該選擇什么樣的課題?
義烏人打造出“世界小商品之都”、永康人打造出“世界五金城”、溫州人贏得了“東方猶太人”的美譽。這一切都在向我們傳遞一個成功的經驗:創造產業差異,形成地域品牌!
安徽民企,能不能創造出自已的產業差異,營造自已的地域品牌?筆者認為這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利用安徽現有的農產品資源優勢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優勢,打造出安徽省“農產品之都”,開發出集農產品生產、加工、品牌一體的產業價值鏈,形成產品差異化、營造地域經濟品牌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方向。
3、安徽農產品,如何突圍?
筆者仍然堅持原有的觀點,這個觀點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是農產品“工業化”。安徽省農產品優勢首先在于資源優勢,但是,現有的農產品卻僅僅作為資源被大量輸送到省外,我們所賺取的利潤大都來源于“資源出售”的農產品貿易。如何整合農產品資源,需要的不僅僅是農產品工業化的企業,更需要政府的鼓勵、政策的傾斜、資金的支持、交易條件的提供以及完成農產品產業化的科學技術扶持。
其次是農產品“合作化”。打造一個省域經濟產業鏈,需要眾多的行業、產業支持和支撐。首先是政府的規劃倡導,然后是科研院所的專業“扶貧”,再者是金融業的“銀企對接”,還應包括物流、倉儲、運輸等等周邊及后繼設施的配套等。而農戶之間的合作、企業之間的合作、農戶與企業的合作等,同樣要求這個產業內的合作化必須提高到資源整合的高度進行引導和規劃。
第三是農產品“品牌化”。將農產品工業化或形成了產業合作化,只能完成農產品的“加工制造”過程,卻無法解決銷售市場和產品附加值的擴大與提升。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同時建立兩個品牌。第一要建立“地域品牌”,即形成(全球品牌網)市場及客戶對安徽農產品區域品牌的認同和認知;其次是企業或產品品牌,所有農產品工業化的企業都應該從一開始就建立起“安徽農產品品牌”的意識和觀念,在市場上形成對安徽農產品的品牌認知度和品牌美譽度。
只有完成了“農產品工業化”、“農產品合作化”和“農產品品牌化”的遞進過程之后,安徽的民企才可能生存、安徽的差異化才可能形成、安徽區域經濟的核心發展優勢才可能得到真正的體現和發揮。
作者:
陳竹友,管理書《企業成長密碼》作者。中國企業發展能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企業 發展能力體系管理咨詢理論創始人,北京大學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特聘講師,清華大學總裁高級研修班客座教授,中國華僑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中國職業經理人資格認證培訓講師、中國管理咨詢師資格認證培訓講師,上海影響力、北京慧泉天行健、上海德魯克、杭州千匯、深圳確利達、福建德力、安徽商曌等四十余家著名管理咨詢機構首席咨詢師、培訓講師。
專業領域:企業戰略管理、品牌管理咨詢、集團管控、企業文化咨詢、區域經濟等。
主講課程:《企業密碼-構建企業發展能力的基因戰略》、《企業基因戰略-構建企業未來的競爭優勢》、《企業領導者必備的八大能力》、《戰略績效與目標管理》、《團隊執行力》、《執行領導力》、《管理藝術與管理文化》以及“中國咨詢師資格認證戰略管理系列課程”等。
聯系方式:
e-mail:hmchen007@163.com
https://www.51gl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