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由成華區委宣傳部指導、成華區文廣新旅體局協辦的“人間四月,相約蓉城”成華大講堂于丹專場在電子科技大學開講。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于丹教授以詩會友,圍繞“以詩意解歷史之都,以經典再現成都形象”主題,講述了她眼中的天府文化及國學經典,分享詩意的生活。
相約蓉城 以詩意解天府文化
成都自古就是一個充滿詩意、充滿文化的城市。很多文豪大家來到成都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名句。
于丹從古人詩句中探尋“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公益友善”天府文化。例如,從“詩仙”李白眼中“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可以看到天府是雄偉壯闊、樂觀包容的。又如,從“詩圣”杜甫眼中“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可以看到天府文化中的優雅時尚。從古人詩句中可以了解到,在成都生活的人都有創新創造精神,這也是源于一直以來天府安定富足的生活,有利于發展精神文化。
從詩歌角度解讀天府文化,追尋歷史文人腳步,有利于充分吸納、積淀巴蜀文化、中華文化精華,也有利于經典國學傳播,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培養天府之國的人文氣質。
認識自我 喚醒心中的詩意
“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在詩歌里不知不覺完成著自己生命的成長。”于丹坦言,“特別相信‘腹有詩書氣自華’。”
于丹還特別講到了田園鄉土,“田園不是一處地方,而是一種狀態。”如陶淵明筆下的《飲酒》、《歸園田居五首》等田園詩,抒發自己生活其中的自在樂趣——這正是“讓市民記得住鄉愁、留得住記憶”的成都暢享。
“其實在詩詞中,也有很多生活中常看到的意境,如果我們有心品味,會處處有啟發,這都是關乎生命的成長與徹悟。”于丹如是說。
“如果你真的愿意相信詩意是生活的必需品,那也許就真的可以過得詩意盎然。”萬年街道居民徐華聽完講座后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