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輕人去后拜訪一位智者。 年輕人問:“我怎樣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同時也能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呢?” 智者笑著說:“孩子,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愿望,實屬難得。我送給你四句話吧。”年輕人細心聆聽智者的教誨。 “第一句話:把自己當成別人。” 年輕人說:“在我痛苦憂傷的時候,把自己當成別人,這樣痛苦自然就減輕了;當我欣喜得意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樣,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一些。是不是這樣?”智者點點頭。 “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 年輕人沉思了一會兒,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要,并給予他人適當的幫助。”智者笑望著年輕人。 “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 年輕人默默地思索著,然后抬頭看著智者:“這句話是不是說,要充分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很好,就是這樣!” “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 見年輕人似懂非懂,智者溫和地說:“這句話理解起來也許太難,留著你以后慢慢品味吧!” 年輕人沉吟很久,說:“我想,它至少包含有這樣的意思,那就是:我們必須為自己負責。”智者微笑,未置可否。年輕人又問:“請問,這四句話怎樣才能統一起來呢?” 智者說:“很簡單,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歷。” 把自己當成別人是豁達,把別人當成自己是寬容,把別人當成別人是睿智,把自己當成自己是徹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