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勞不值錢,功勞才有價值
----中國需要:國際級的商業菁英和企業家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有的已躋身于國際領域。但從時間來說,30年,彈指一揮間,又經多年的大浪淘沙,可以說中國的中小企業大都是年輕的企業,好比是孩子,在國際這個大市場、大舞臺上,尚顯年青、經驗不足、信心不夠等。
社會上相當一部分的中小型的企業家們,非常辛苦地、用較原始的方法經營企業,整天被資金、市場、競爭等一些企業管理要素,折磨的寢食難安;企業家們身肩數職,大小事務親力親為,因為,企業的內部管理常是漏洞百出,不親自參與的話,就會出差錯。所以,年輕企業家們,大部分從事的是勞力工作,而不是腦力和智慧工作。其實,相當一部分企業本身具有很好的潛質,也具備相當的能力,又經過了提高教育等(如:MBA、EMBA),具有高等教育的學歷和水平,但是在市場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苦心經營著自己的企業,品嘗著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心中的理想和抱負,家人和朋友的期待,與員工朝夕相處,可付出的與回報存在著很大的不對等。
一個員工提出了辭職,即將離開工作了幾年的公司,心中很多不舍,問他為什么辭職時,他淡淡地說,我太累了。員工會比老板還辛苦嗎?員工也“心苦”,因為,老板讓員工看不到希望,投資時的始創資金已用罄,員工一個一個地先后離開,公司里剩下的是幾個股東老總,還在免強支撐。
• 據調查資料表明,約90%的小企業在一年內倒閉,能存活10年以上只有5%左右。
中小企業比較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思維狹隘、創新能力不強,將面臨的挑戰是:
• 低成本型的競爭對手不斷涌現,如:印度、越南和泰國等,以及美洲和東歐的一些國家等;
• 中小企業還處于較原始的階段,公司老板還是“全面手”,不愿合作,整合資源的能力嚴重不足;
• 來自國際公司的巨大壓力:擁有核心技術、對全球性銷售網絡的掌控、國際上的反傾銷等。
中國現在最稀缺、最寶貴的資源是----國際級的商業菁英和企業家;
“強國夢”的實現,需要在世界主流行業中產生一批源自中國的世界級企業和企業家。從世界看中國,從中國看世界,中國與世界的要進行無縫隙地對接。
很多人把別人的成功看成機遇。機遇只降臨給有準備的人,所謂的準備包括:知識的累積和思維方法的準備。
一個企業單有好的戰略或組織架構,還遠遠不夠,關鍵是人才和機制的管理能力。在這個拐點中,受到最大挑戰的是企業家本人。挑戰、否定自己,創新、適應變化是拐點操作中很關鍵的一點。
• 當能力是建筑在企業家自己身上時,多描繪和規劃可能影響人們生活方式的未來產業;
• 少談點從當地的獲利,多講點對本地的貢獻——所有的人都不喜歡那種只會從他們身上賺錢的公司;
• 少談點低價格,多講點高價值——低價格有時是低質量的代名詞,既然質優,為何低價呢?
• 老板少講點,讓員工多談點——由員工向社會講述自己的企業,比老板講更有公信力;
• 產業規律一定是國際化的,管理規律一定是本土化的;中外的融合、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將是未來中國企業的一大特色;
• 有效益而低調的小企業,可能成為風光的大企業的典范;
• 具備比競爭對手更強的“學習力”,集中力量,在特殊的關鍵領域中,讓自己比競爭對手更加出類拔萃;
• 鼓聲來自你的心里,打鼓的棒子也牢牢握在你手心,苦勞不值錢,只有功勞才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