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政府對企業要有取有舍,有保有壓,對于有些明顯產能過剩的企業,該關就關。資金優先匹配于富有活力的行業并收縮過剩行業的配額,是
市場經濟資源匹配的規律,但產能過剩的企業為什么會嚴重過剩?就是因為以前政府刺激
經濟的時候,大量資金投向了這些企業,企業獲得了產業的調整的最佳機會,但政府老是做保姆,怕企業垮掉就不停給錢,還超額地給錢,導致企業放棄產業調整反而去擴大規模,產能就過剩了。我個人覺得,對于產能過剩的企業,該關就關,該倒閉就倒閉。這就是
市場經濟對于供過于求的
市場的淘汰和完善的自然過程。
除了淘汰明顯過剩的產能外,一些必要的產能升級還是要的,也就是技術的升級。有一個微笑理論,產品前期的研發、技術開發和后期的
銷售、品牌運作的利潤空間是很大的,利潤最低的是中間的制造環節。所以希望產能過剩的產業進行合理的深度的延伸,向前或者向后延伸,不要總是做利潤最薄的中間環節。集中轉型之后,依靠技術研發與創新,企業就可能絕處逢生。
如果擁有了創新,原本的過剩產業就可能變成新的行業,那么新的資本和資源就愿意會再次進入,這才是真正的升級。
我覺得如果政府要扶持的話,可以成立“產業引導基金”或者叫“產業發展基金”。政府拿出一部分資源成立一個基金,再跟其他的投資基金結合起來,如果遇到技術領先的、創新的、有升級的企業,政府投一部分,配套其他基金投入一部分,再通過銀行的貸款支持一部分,一個創新型企業就有機會發展起來。所以政府應該多做引導的工作,而不是一味地保護這些落后的產能。
和訊河南:在創新方面以新開普(300248,股吧)、漢威電子(300007,股吧)等優秀企業為代表的高科技類產業也在逐步發展,您認為河南如何加大力度培育此類企業?
朱耿洲:科技類企業是屬于未來的企業,擁有這些企業就意味著擁有未來,當地政府和企業都要有眼光看到這類企業未來的價值,也要致力于培育這些代表未來的企業,河南
經濟的未來才能更好。
在這方面,政府可以有很大的作為,首先,稅收的優惠;其次,地方可以構建產業園,或孵化基地,高科技企業進駐后,辦公等各項費用給予減免;再次,省市政府可以成立專注于高科技產業的風險投資基金,或者叫創業投資基金,專門支持這些行業。
還可以引進外部資本,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成功經驗就是,高科技企業想要發展,風險投資資本的建立是個基礎,是生存的土壤,所以高科技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與社會風投資本的共同支持。現在世界上,包括國內,也有大量的風險投資資本。我們從政策上可以引導、完善這些資本,使他們更快、更便利的進入咱們河南,促成遍地開花。
例如深圳的南山區,成立了一個私募股權
經濟園,里面有100-200家企業都是進行私募股權投資的,在這里辦公,政府給你優惠,最快給你審批,一條龍為你服務,這樣就是筑巢吸引資本。這個環境形成,就利于高科技企業得到風險投資資本,這個是最重要的,因為它解決了最難解決,也是最關鍵的種子資金問題。
如果企業能夠從種子期成長起來,有一定模型、基礎、乃至成品出來了,被外部的資本發現后,融資就很非常容易。風投行業也正處于缺乏項目的階段,優質項目資源十分稀缺。最關鍵的還是最初研發期的培育,在這個時期,風險投資和天使投資的作用是最為重要的。
企業成熟一點以后,可以引進私募基金,可以鼓勵大量的企業或者個人支持對高科技的企業進行創新研究,也就是天使投資。后面路子很多,如成立科技銀行,包括去創業板、納斯達克上市等。
至此,我希望政府能夠專門設計構建一個完善的創業融資支持體系,去扶持種子期的高科技類創新型企業,這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頭疼醫頭,腳痛醫腳。要把這個體系作為政府的未來工程,未來河南的振興工程、發展工程去投入、去規劃、去建設。這樣河南高科技企業就會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河南
經濟的明天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