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智能制造與企業精細化生產運營
專為制造型企業量身訂制,全面提升企業“智造”水準
課程背景
作為全球“最大的工廠”,中國在制造領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德國推出工業4.0戰略之時,中國借其之勢,從“制造”向“智造”全力邁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制造強國形成歷史性交匯。對中國制造而言,這既是寶貴的機遇,又是空前的挑戰。毫無疑問,工業4.0時代將是中國在全球制造業競爭場上獲得提升和超越的絕佳契機。信息技術推進的制造業正在以飛快的速度走進智能化。每一個行業的業態都將發生巨變。高品質、低成本、短交期的大規模定制時代將大幅提升人類的生活幸福指數。而萬物互聯技術的使用讓物聯有了智能化的基礎。隨著移動互聯、工業4.0時代的到來,企業轉型大勢所趨,調整發展戰略、探索發展方式已成為企業的新常態。同時,由于市場環境、競爭環境的不停變化,企業需要在轉型過程中不斷調整、完善其轉型戰略和發展模式,在轉型過程中逐步提升競爭力也成為企業的新常態。
適合對象
各類制造型企業的總經理、廠長、生產經理、供應鏈管理者、質量經理、車間主任、科(課)長、一線管理者等生產管理干部
課程時間
2天(12小時)
課程結構
章節 | 項 目 | 主 旨 內 容 |
一 | 工業4.0導向 | 1、工業4.0是萬物互聯 2、工業4.0是智能制造 3、工業4.0是集成創新 4、工業4.0是數據傳遞 5、工業4.0是模式轉型 |
二 | 工業4.0基石 | 1、硬件升級(基礎構建) 2、軟件支撐(信息采集) 3、人才保障(關鍵資源) 4、互聯互通(消除障礙) 5、流程優化(組織提效) |
三 | 工業4.0核心 | 1、產品智能化(定制) 2、生產方式智能化(靈活) 3、裝備智能化(自動) 4、管理智能化(優化) 5、服務智能化(響應) |
四 | 工業4.0趨勢 | 1、橫向集成(SCM供應鏈系統) 2、縱向集成(內部垂直運營) 3、端對端集成(C2B模式) |
五 | 智能制造四大關鍵特征 | 1、精益運營:向細分市場投放精益產品 2、方案設計:產品不只是硬件,而且融入信息 3、軟件管理:借助互聯網工具實現流程無縫對接 4、設計研發:精細化、個性化、極致化 |
六 | 智能制造六大實施支柱 | 1、標準化(產品研發) 2、模塊化(分解整合) 3、自動化(人機配置) 4、數字化(量化指標) 5、信息化(閉環拉動) 6、智能化(引領趨勢) |
七 | 智能制造四大數據支撐 | 1、產品數據:為滿足個性化需求提供條件 2、運營數據:實現工業控制與管理優化 3、價值鏈數據:重新挖掘比較成本優勢 4、外部數據:提升管理決策與市場應變能力 |
八 | 智能制造五大創新驅動 | 1、技術創新:快速軌道的利器 2、產品創新:工業產品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方向 3、模式創新:構筑全新生產模式與商業模式 4、業態創新:加速重構產業價值鏈體系 5、組織創新:進行業務流程重組與企業組織再造 |
九 | 案例解讀與剖析 | 1、尚品宅配(年業績增幅超60%-70%) 2、紅領制衣(年業績增幅超150%) 3、阿里巴巴(淘工廠) 4、哈雷摩托(日產1200臺定制產品) 5、海爾互聯工廠 |
十 | 案例啟示與研討 | 1、三一重工:打造全球一流流程型組織 2、中聯重科:智能制造挺進工業4.0風口 3、華為:布局萬物互聯工業4.0大數據時代 4、長虹:進軍數字化個性化,推進智能工廠轉型 5、西門子:信息技術集成領域集跑者 |
十一 | 標桿管理 (企業精細化體系構建) | 1、由粗放至精細導航 2、BPR-JIT-SCM-TCM-VSM五大模型構建 3、精細化管理推進“三先”模式 4、公司低效五個特征 5、價值流改進:行政流程 VS 操作流程 6、公司利潤流程(賺錢 VS 省錢) 7、精細管理實施路徑 |
十二 | 突破瓶頸 (創建精益價值) | 25個精益標準化管理模型構建 1、細節創優模型 2、可視監管模型 3、清潔生產模型 4、防錯防呆模型 5、定崗定責模型 6、技能定崗模型 7、“333”配置模型 8、作業指導模型 9、褒貶區隔模型 10、實物參照模型 11、缺陷導航模型 12、關鍵點矯正模型 13、規格備忘模型 14、過程規范模型 15、標準固化模型 16、質量日清模型 17、履歷追蹤模型 18、全員改善模型 19、“OPL” 模型 20、安全護航模型 21、問題導航模型 22、人機配置模型 23、指引糾偏模型 24、工藝設計模型 25、設備點檢模型 |
十三 | 系統創優 (高效低本營造) | 1、五大工具分析與應用 2、真假效率區別 3、計劃組織與落地實施 4、質量運營五現模式創建 5、訂單評審與新產品導入管理 6、SCM供應鏈系統創建 7、信息流與實物流對接管理 |
主講導師:張小強老師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人才戰略研究所專業委員會委員;;國資委特聘生產管理培訓專家;清華繼續教育學院經理人研修班特聘專家;國家發改委培訓中心特邀生產管理培訓師;中國教育培訓協會顧問導師;香港生產力促進中心精益生產管理顧問;現任海納管理學院咨詢事業部總經理。
曾任職于全球五百強企業聯想集團生產經理;臺資龍頭企業鴻海集團富士康科技PCEBG事業群生產運營總監;法國知名企業松源股份供應鏈運營經理、常務副總等職務。10年企業任職生涯中,張老師從一線工人到高階管理崗位的親身體驗,總結并獨創出了一套制造型企業生產系統細節定位運營模式,尤其在制造型企業生產制造,質量管理,物料統籌及采購優化等專業方面有其獨到的見解,至力于幫助中國企業培養實戰型的管理人才,并已成功為上百家大中型企業做過培訓咨詢服務,幫助諸多企業在制造成本、生產運營、物流統籌等領域取得極大的收益,張老師“不求深奧,但求有效,生產統籌,細節定位”的培訓與管理思想受到客戶的一致認可與贊許。服務客戶包括五糧液、格力電器、廣州鋼鐵股份、廣東南粵藥業、四川鐵騎力士實業集團、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重慶研究院、四川天味實業、南車集團、許昌煙草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河南省宋河酒業、金星啤酒集團、中原特鋼股份、中國電子系統工程第四建設有限公司、中航光電科技股份、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青島啤酒、廣西柳工集團、蘭州石化、蘭州金川集團、青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大連三島食品、北京首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國際工程分公司、廣東眾生藥業股份、東莞玖龍紙業、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中糧生化能源、中國造幣總公司、修正藥業、福田汽車、美的集團等數百家知名及優秀企業。
品牌課程:
《1》 工業4.0時代企業生產運營《方案班》---JIT與TCM
《2》 工業4.0時代企業生產運營《工具班》---PMC與SCM
《3》 贏在基層---TWI五型班組構建與金牌班組長十項管理修煉
《4》 突破瓶頸---4M1E贏利現場十項管理技能
《5》 砍掉浪費---C6消減成本6大利器與縮減總動員
《6》 賺錢機器---TPM全面生產保全與設備點檢體系構建
《7》 利潤中心---降低采購成本的5個驅動力與2個盈利增值點
《8》 彈性PMC---柔性生產計劃與物料需求控制
《9》 企業生命線---TQM全員品質管理與23832品質模型構建
《10》 高效低本---“5R”物資管理與SCM供應鏈模式創建
客戶見證:
與張老師接觸雖然只有一年多時間,從初次邀請張老師培訓到現在的公司常年顧問,最后讓我決定聘請的理由就是張老師的敬業精神與專業資勵,晚上11點鐘我在巡視車間的時候還很意外地看到他在車間搜集問題,幫助干部指導現場改善。雖然僅一年時間,但目前為止我們的車間管理已經提升到了行業中同類水平,這一切也源于張老師一年來的辛勤付出與幫助,公司正在進行五年長遠目標規劃,也愿張老師能陪同我們五年的目標征程。
上海錦龍股份總經理 杜繼林
得知小強老弟《砍掉浪費》一書馬上要出版,要了全部書稿用了兩天時間一個人先看完,由此受到內容的啟發,于周一開始就讓人力資源部門組織基層以上干部在公司每周一、五開展讀書會活動,先期內容就是小強老弟《砍掉浪費》一書章節內容,讓我下達指示的驅動就是書中“地下工廠”一詞及其內容剖析,它讓我想到了集團目前的過程浪費,由此公司內部將進行一次全方位的系統學習與改進!
廣東東莞華嘉集團董事長 尤智嘉
記得05年在南京舉辦的中國企業家論壇會議上,張老師就坐在我的臨座上,當時彼此并無多少話語交流,而在后來的幾次見面中,我慢慢的發現張老師其實是一個比較謙虛的人,通過他的經驗分享與專業資歷背景,給了我企業管理上莫大的幫助與支持,尤其是在08年底當同行們都嚷嚷利潤不高的時候,我卻暗自感到欣慰的是,公司自07年上半年與張老師的接觸與輔導過程中,我們的浪費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控制,08年我們的內部物流成本目標也接近預定目標點,這都是我們公司全員配合以及張老師全力輔助的結果。
浙江廣隆五金制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李忠
張老師的課程特色就是實戰實用性較強,從頭至尾都是工具管理,一切都用工具說話,這正是生產課程的一大亮點,張老師課程另一特色就是語言幽默,技巧發揮得當,能將生產類課程講的很活,深受學員的喜愛與推崇。今日聞訊張老師新書《砍掉浪費》即將問世,借此機會也向廣大讀者朋友與學員朋友全力推薦。
香港生產力拓展中心研究院執行院長 曹秉群
6月份去了濟南聽了張老師有關〈精細化生產成本〉管理的課程后,回到公司繼而于8月份邀請了張老師來公司進行集團內部組織輪訓,為期一周的輪訓結束后,張老師主動還為集團各事業部提出了建議性的整改方案,時至今日兩個月時間已經過去了,事業部的干部們從改善中嘗到了甜頭,繼而主動申請再邀張老師來集團培訓,這也是我從事人資工作8年以來在公司少見的一種現象,以此也足以證明張老師課程的實用性,而這也正是企業目前所關注的。
西安霸王集團人力資源總監 唐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