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營報》記者日前獲悉,正在修訂中的《稅收征管法》遭遇各方掣肘,原因是各方在“涉稅信息共享”等內容上無法獲得共識。記者從參與修訂的專家處了解到,由于“涉稅信息共享”觸及了官員財產和富裕人群的敏感神經,遭到了大量的反對意見。甚至稅務系統內部分歧嚴重,連稅務官員都對此也口惠而實不至。所謂“擴大對包括官員財產信息在內的收集權限不合時宜”,就反映心有余悸的心態。
在反對“涉稅信息共享”的聲音中,富裕群體是重要力量。富人成為“涉稅信息共享”的反對派,無疑說明在目前的稅收征管體系下,富裕群體的涉稅信息是不夠透明的,囿于稅收和財產的關系,這直接暗示富人納稅可能存在“折扣”。 再就是官員的反對。官員反對并不能證明官員有“問題”,但問題是,一旦“涉稅信息共享”,將為官員財產的公示提供重要的信息源,對于腐敗官員的利益肯定會有威脅。比如,一些貪腐官員擁有大量來源不明的財產,他們不希望稅務機關掌握這些信息。而一些富豪采取一些手段隱瞞財產偷稅漏稅,一旦涉稅信息管理制度建立他們會繳納大量稅款。可以想像,如果涉稅信息資源能夠共享,將會增加多少因納稅人瞞報而漏掉的稅款,這可都是直接用之于民的真金白銀哪!
很顯然,建立涉稅信息共享制度的阻力不是來自普通公眾,而是來自于官員和富豪等高收入群體。請問:為了一己的私利抵制修定稅收征管法的某些官員和富豪們,他們背后有著什么樣不可告人的目的?改革開放,實干興邦,空談誤國。口號一大堆,落實才是關鍵。遇到困難就繞道走,如何能加快推進改革的進程,如何能取得實質的進展?一個社會如果連基本的涉稅信息都無從查起,還談何公平公正?!
一部法律的出臺、修訂,難免會面臨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各種不同觀點,讓觀點得到充分表達并相互激蕩、彼此博弈,才能成就一部好的法律。但是,此次推行“涉稅信息共享”遭遇到來自內外雙重阻力的情況,頗值得深思與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