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如何治理企業?如何成為一個有領導力的企業家?如何讓企業效績穩步提升?如何成為業界標桿?楊教授說,關鍵在于頂層構架搭建。總裁對企業的統馭與管理不是一味藥,而是一副藥,需要在管理過程中,不斷根據企業需要改變配方。
9月24日下午,由品牌房企中欣集團冠名的2014年度“尊品大家講堂”在長沙順天凱賓斯基大酒店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尊品》雜志、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領導力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中國聯通、好望谷別墅、長沙華美整形、品歸口腔、居眾裝飾和耕地寶鼎力協辦。
活動現場,原已準備的350個座席已經滿足不了長沙企業家們的飽滿熱情,現場又不得不增加了近50多個臨時座席。被布置得美輪美奐的一千多平方的順天凱賓斯基國際會議中心AB廳,在紛沓而至的長沙各界企業家面前,此刻容量也顯得捉襟見肘,讓見慣了大場面的主講嘉賓楊思卓教授也不禁驚嘆長沙企業家們的熱情與本次活動的力度與影響。
本次活動的主講嘉賓是來自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領導力研究中心,素有“企業黑鉆顧問”、“中國奧普拉”之稱的楊思卓教授,他是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的好友,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金蝶董事會主席徐少春、中國自動化董事長宣國瑞、TCL總裁薄連明等企業家傳奇人物均出自他的門下;他曾為深圳的很多企業做出會診,讓企業起死回生,成為行業標桿;在他的理論體系下,梁穩根、王傳福先后成為行業領袖、中國首富。他曾在給著名的大財團日本理光株式會社做企業會診時,甚至讓桀驁的日本企業高層心悅誠服,起立三鞠躬。
具備領導力,才是成為最厲害的人
在講座伊始,楊教授提到了最近最火的人——馬云。他說,馬云作為個人來說沒有多少長處,那他何德何能成為中國首富?“你從他自己身上是得不出結論的,但是你放大了鏡頭,從廣角來看的話,最厲害的人不是自己有多厲害的人,是他身后、是他旁邊、是他的團隊有一批英雄的人。”在楊教授看來,最厲害的人,就是具備領導力的人。
楊思卓教授研究了國內外近百家企業,發現有的企業老板,殫精竭慮,累到吐血住院,企業效績卻提升有限,甚至最后車毀人亡;而有的企業,老板看上去并不過人之處,而管理方面也乏善可陳,但卻能乘風破浪?答案就是:作為企業的決策人,他能不能借力,會不會借力。
世上本來就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沒路了
一個成功的企業到底需要什么?
楊教授以賽車為例給我們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他說,在賽場上,如果你駕駛著拖拉機去跟法拉利比賽,都不用比,勝敗自然就見分曉了;兩個同等水平的賽車,駕駛者不同,結果也會完全不同。但是,在賽車中還有一個起決定作用的就是賽道。在拉力賽中,如果我們跑錯了路線,就算你有最好的賽車手、最好的賽車,最后還是會窮途末路。但最好的路線可能是一條最差的路線,為什么?就像節假日高速公路堵車一樣,當大家都確認這條路線是高速路,而且還不收費的時候,基本上就是最差的了。因為世界上本來就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沒路了。這和做企業是一個道理。
規矩比人靠譜
談到企業的頂層設計,楊教授說:“管理者是工程師,企業家是設計師”。他說,一個好的建筑,不是起源于施工,而是起源于設計。一個企業家如果在執行上下功夫,那叫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如果一分耕耘享十分收獲,抓執行就不夠了,得抓管理,抓推行;要想一分耕耘享百分收獲,就必須抓企業的頂層設計。
“所謂頂層設計,它的著力點不在頂層,而是從上到下的設計。”楊教授說,對企業家來說,抓設計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個企業的設計出了問題,靠施工去修正它,往往會損失慘重。對此,楊教授以中國企業家教父級的人物柳傳志為例和大家分享了一個故事,早在20年前,柳傳志就提出了一個“三角理論”,也叫管理三元素,即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當時柳傳志以為辦好了這三件事,就可以建一個一流的企業。雖然這在當時確實是行業的經典,但后來證明,他的這一設計是有重大缺陷的,所以導致柳傳志遭受了兩次重創,聯想甚至差一點就破產了。”
對于柳傳志的兩次重創,楊講授進一步分析說,這個“三角理論”所殘缺的就是立規矩,所以,現在柳傳志出來說話都會補一句“規矩比人靠譜”。所以,不論是第一次創業還是第二次,立規矩都是前提中的前提。說到這里,楊教授提到了自己辦的一個總裁班,他說,這些董事長都是一個比一個牛,所以班里做分組討論,9個組有8個都是亂套的,誰都不愿意發言,但是有一個組的管理就很有序,討論齊心合力,組長讓誰發言誰就發言。后來,在總結時才發現,這個組的董事長在答應上臺前有3個條件:第一,每個人都必須發言;第二,討論中如出如有分歧,都要聽組長;第三,如有人違反前兩條規定,罰款1000元,違反兩次就2000元,違反3次就4000元。另外,他還讓組里最德高望重的董事長老王擔任監事,違反規定者就交錢給老王。結果,發言時,只要有人不愿意,組長就會問老王:“你說該如何處理?”結果大家都積極上臺,踴躍發言。
能量決定高度
那如何成為一個有領導力的企業家?“能量決定高度。”楊教授說,所謂能量,就是一個人和另一個人相比,他的影響力。能量也是有級別的,它有“常人”、“英雄”、“領隊”、“領袖”和“導師”之別。“常人”通常只有一個能量,但在團隊里如果他能成為業務精英,就能當“英雄”。如果“英雄”只關注自己的能量,但最后他的能量一定會枯竭。而領隊,他會關注別人的能量,因為他手下有一群英雄。“如果老板是企業內最累的那個人,那他的能量就是個‘英雄’。也就是個班長的水平,投彈你最厲害,徒手肉搏和射擊都是你最厲害,你比誰都厲害,一打仗就你能沖上去,同志們都在后面,就是沖不上去,結果班長就戰死在前線了。”楊教授說,如果評勞模的話,80%的老板都是勞模,但是當領隊的話,很多老板水平還不夠。而更高級別的還有領袖和導師這個級別,領隊是培養業務精英的,領袖培養的是領導人,如果你手下有一堆領隊,那你就是老板,如果你能培養領袖,那你就是導師。
管理不是一味藥,而是一副藥
談到當前很多企業在發展中把促銷作為一個長期的發展戰略,楊教授一陣見血地說,“這樣的企業,他的老板就是有罪的。”在他看來,如果一個企業領導者他對企業的管理只有一個對策——促銷,那這就是一個沒管理的企業。雖然促銷是一個見效快、不持久的措施,但特別像打興奮劑,打了興奮劑業績就上去了,不打興奮劑又下來了。就像很多企業,盡管做了10年,但一直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上,一直沒有大進步。針對這些企業,楊教授也給出建議說,企業在短期內通過促銷來補血、輸氧的時候,還得能推出新產品,然后再進一步解決文化和獎勵制度問題,這才能維持企業長久發展、不斷提升的動力。“所以說,管理不是一味藥,而是一副藥,在服藥的過程中還得不斷換藥。”
六個驅動必須均衡,而文化是核動力
講到成功的企業管理,楊教授以一輛行駛中的汽車為喻,提出了企業發展必須六驅平衡,所謂六驅,即導航系統、產銷系統、運行系統、人才系統、組織系統和制度系統。
他說,行駛中的汽車,除了方向必須正確,還要有剎車,要有ABS,要有保險杠,也要有氣囊和安全袋,而很多的民營企業一樣都沒有,油門一路轟鳴,剎車一概失靈,而且還“酒駕”。所謂酒駕,就是喝一種成功的酒,以為以前這樣開車行了,現在就行,將來也行,其實這是一種“醉酒”、“醉駕”的狀態。“正確的做法是,除了要有剎車系統,還要有文化系統,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動力系統,如果說薪酬是常規動力,那核動力就是文化。”在楊教授看來,好的文化是能讓人不懼生死的,“常規動力可以讓人賣力,核動力卻可以讓人賣命,譬如宗教,它就可以讓人做到這一點。所以,好的文化也能讓員工不為工資,瘋狂地加班,那種熱情甚至能讓你看到初戀般的激情。”
但現實卻很不樂觀。在楊教授看來,當前國內大部分的企業都只有前兩驅。他說,如果有一個企業有四驅的話,它就能做到行業一流,如果有六驅的話,就可以做到行業冠軍。但是一些系統發展快了,也容易翻車。所以,有了六驅系統,企業要發展成功還要注意系統間的“均衡”。
夢想是幫助湖南企業家成為行業標桿
活動最后,楊教授除了和現場觀眾互動,回答了現場企業家最為關心的問題之外,并宣布了一個令所有長沙企業家振奮的消息:“我的夢想是培養5000名優秀的企業家,500個企業導師,樹立50個行業標桿。現在湖南尊品私人董事會做得很好,我也愿意加入進來,真真正正的幫助尊品私人董事會的企業家們脫胎換骨,做成企業標桿,這是尊品私人董事會的夢想,也是我個人的夢想。”
湖南普仁品歸口腔醫療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竇新強就激動地私下向記者表示:“楊老師的講座太好了,不光是理論,而且都能落地。這些東西,回去我就能用,連做到哪一步,我的企業能夠提升大約多少效績,都讓我心里有數。我也是尊品私人董事會的藍鉆成員,希望能更近距離接觸楊教授,讓他給我的企業會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