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內向型的寶寶心思更細膩,內心也更為敏感,父母在教育的時候不知道要怎么開口,不教育孩子怕孩子學壞,教育孩子又怕對孩子說話太重了會傷害孩子。對于內向型寶寶,教育的度更難把握一些。
孩子為什么敏感呢?
孩子在幼時是很敏感而且學習的能力是很強的,他們能都很快的按照大人的喜好去行動,因為他們知道這樣更能博得父母的喜愛。比如說,家里來客人了,爸爸正和客人說話,孩子興沖沖地把作業拿給爸爸看,爸爸很不耐煩地擺擺手:"去去去,大人說話呢,別添亂!"孩子就會知道自己打擾到了爸爸,讓爸爸不開心了,以后作業也不要給爸爸看了,因為爸爸在忙。久而久之,孩子就有可能不再表達自己,慢慢的,就朝著內向型的方向發展了。
由于內向的孩子不懂如何適當地表達自己,容易受到別人的忽視和誤解。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往往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只好將所有的煩惱、憂愁、痛苦壓抑在內心深處,獨自一個人扛。這樣做的后果,又會導致別人更多的誤解和忽視,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內向性格與外向性格的人相比較,前者更容易發生心理障礙。
那么怎么教育內向型寶寶,幫助他們走出惡性循環呢?
培養寶寶的參與意識
家里有客人來了,不妨讓孩子學著去接待客人,如幫客人拿拖鞋、端茶倒水等,讓孩子在客人面前唱歌并表揚他,讓孩子感受到與人交流的樂趣。家長出去串門時,盡可能把孩子帶上,可以讓他有機會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從中學習社交禮儀和規矩。
給寶寶創造交往的機會
可以把別人的孩子請到家里來玩,逐步發展到讓他和別的孩子一起出去玩。剛開始時,最好先把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請到家里來,因為內向的孩子和外向的孩子在一起時,容易產生自卑感,經常會冷冷地在一旁觀看,不積極參加游戲。因此,應等孩子和內向孩子的交往產生愉快體驗之后,再擴大交往范圍,過渡到和外向孩子一起玩。
給寶寶提供鍛煉社交能力和表達技巧的機會
可以利用孩子的生日,邀請朋友聚會,讓孩子在眾人面前表演拿手節目。
可以提早對寶寶進行訓練
延長準備時間讓孩子對幼兒園或學校的功課提前進行預習或練習,等到正式開始時,孩子就不會驚慌失措,從而增強了自信心。
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
多安排孩子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去鄰居家借東西。家長應相信孩子的能力,遇到問題要盡量讓他獨立解決,同時鼓勵他說出自己的困惑,以便及早解決。
不要打擊寶寶的自尊心
不要指責孩子太老實、沒出息,或當著外人面說孩子不大方、見不得人等。這種責備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反而使他更加內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