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翔:定位產品,善舞資本
文:史永翔
來源:YTT利潤決策特訓營
導讀:產品市場為資本市場提供盈利來源,資本市場獲得來源以后,有更大的動力去投資于產品市場。企業一定要同時面對兩個市場的價值管理,惟有如此,企業才會變成兩條腿走路。
在現實中的市場運作中,很多企業家僅僅關注企業的市場份額、品牌、產品競爭力、行業競爭力……這些都屬于產品市場的范疇,只是企業需要面對的市場之一。它主要在于強化對市場的業務管理,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強化企業產品和市場之間的對接能力。
為什么如此多的企業僅僅考慮了這一方面?為什么在考慮這方面以后企業仍然沒有做得很好?為什么股東的財富積累和企業都沒有得到一個很好的發展呢?這是因為有這些問題的企業家沒有注意到另外一個方面,那就是企業的財務表現,我們稱之為企業的資本市場。企業的財務表現能力是什么?是主營業務的增長率,是利潤的增長情況,是凈資產的收益率,是資產的報酬情況,是每股的收益。
如果一家企業僅僅考慮在產品市場上發展,那么這個企業是瘸腿的,一個瘸腿的人就一定跑不快。[史永翔1]但我們會經常看到企業家過分強調產品市場的行為,后果則表現為企業雖然擁有市場份額,有營業額,甚至有總利潤,但是整體的盈利狀態并不好。盈利狀態的表現就是企業的資本市場。
一講到資本市場,很多企業家都在問,資本市場,是不是炒股啊?其實不是,任何企業都有一個總資本,它代表著企業投了多少錢、借了多少錢、賺了多少錢,這些都是資本市場的范疇。在這個資本市場里,我們應該關注財務的價值觀;在財務的價值觀里,企業家需要關心的應該是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每股的報酬、總資產的報酬率等指標,因為這些才是企業創造的價值。
“企業創造的價值”,這句話應怎樣去理解呢?
進行財務分析之前,企業家首先要明白,企業所面對的兩個市場——產品市場、資本市場,產品市場是企業利潤來源的基礎,資本市場為企業提供動力和投入。當今的企業經營,不管上市與否,作為企業的經營者,都將面對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產品是否能夠為基礎市場提供利潤來源;
第二,對企業的股東,包括債權人(銀行、經銷商、供應商、政府、稅務局、員工),能否衡量他們的投資回報率。
因此作為一家企業的經營者,要同時做好兩件事情:
第一,產品能夠在市場上產生利潤來源;
第二,要讓所有的股東獲得持續的回報。
如果一家公司表面看起來很賺錢,但就是沒有股東收益,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去要求股東再投資就不可能實現,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債權人也是如此,他們之所以會借錢給我們,不僅僅是我們的信譽,而且還看中了企業未來能實現的投資收益。永遠不要忘記一點,企業是利益的載體!
企業是同一利益的共同體,企業中所有相關人員、團體都有同一個目的——利益!大老板和小老板經營企業最大的差別就在于對利益的驅動能否看透。大老板賺錢很多,解決問題的時候總是說:“沒關系,用錢去解決!”這是做大事的風范。同一個問題,小老板則會說:“不行啊,要省錢!”這是對盈利的計較。這樣的差距給我們的啟示是,作為企業的老板,在做事之前首先應考慮:別人為什么要跟你合作?合作的基礎是什么?這個基礎就是因為你讓別人有利可圖!
產品市場需要強有力的競爭,而資本市場需要資本回報或債務的收益。因此,一家企業經營的衡量標準,不是銷售額、不是利潤率,而是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結合——企業創造的價值。[史永翔2]
知識鏈接: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
產品市場:產品市場是實體市場,具有真實的貨物做標的。
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是長期資金市場。是指證券融資和經營一年以上的資金借貸和證券交易的場所,也稱中長期資金市場。一般指股票市場。
[史永翔1]產品市場是基礎,資本市場是動力
[史永翔2]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是產品市場與資本市場的結合。
更多精彩閱讀:
史永翔老師重磅推薦YTT利潤決策特訓營7月15-17日北京站開營! 申請優惠進行中
造企業利潤奇跡:第十五期YTT利潤決策特訓營(深圳站)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