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富
老板在銷售部門搞點改革,或是打算增加銷售指標,阻力肯定是有的,業務人員必然有各種反對,最常見的理由就是:最近很忙,業務很忙,沒時間,顧不上。
業務人員說現在業務工作很忙,主要是想說明這幾點:
1. 自己正在為公司創造業績,在為你老板賺錢。
2. 自己可沒偷懶,更沒閑著。
3. 當前業務工作已經是滿負荷了,不能再增加指標了。
4. 也沒有精力搞別的事情,業務工作就夠忙的了,老板可別來折騰我們。
5. 老板得要增加人手啊,這都忙不過來了。
業務人員反復這么說,每個人都這么說,而且還說的理直氣壯,老板聽多了,也就是被洗腦了。貌似的確很忙,那這任務也加不下去了,新的改革也暫時不搞了,等等再說吧。
其實,業務人員說很忙,更多是一種習慣。就像老板總是說“生意不好做”,賊常說“最近風聲太緊”是一樣,不是真的忙,只是說順嘴了,或是,作為一種掩飾,防備老板再給增加工作量。
客觀的來看,業務人員的忙,其實是不正常的,反而說明了很多問題,諸如:
1. 工作缺乏整體規劃性,或者規劃期太短,沒有規劃,自然就沒有前期的籌備工作。
2. 沒有提前的籌備工作,很多事情是到時候再說,導致許多不必要的忙亂。
3. 自身職業技術差,必然導致工作效率低,工作效率低就是直接的浪費,就像一個水平差的射手,雖然打出去的子彈多,但命中率太低,就是浪費。
4. 業務基礎工作薄弱,對客戶的了解不夠,客戶檔案過于簡陋,必然導致溝通效率低,壓貨和結算時機不對,銷售效果差。
5. 缺乏時間管理意識,各類事務的時間沖突。
6. 缺乏預案,面對突然出現的事故和問題,慌亂的應對,或者干脆逃避。
7. 沒有定期清理歷史遺留問題,導致這些遺留問題反復干擾當前的業務推進工作。
8. 基本的業務習慣沒建立起來,接受信息不確認不記錄,文件物品存放不固定位置,不加貼說明,導致經常出現忘事(后期再花費大量時間補辦),搞錯了,或是翻箱倒柜的找東西,浪費時間且耽誤事。
9. 對客戶的了解不夠,溝通效率低,沒有服務意識,更沒有增值服務,這客情關系也就好不到哪里去。缺乏客情關系作為保障,客戶的配合度差,辦事效率自然不高,在客戶那里坐冷板凳,或是反復請求的概率就要高出很多。
10. 對客戶了解不夠,諸如庫存、產品結構、銷售節奏等方面的情況掌握不夠,缺乏預見性的銷售溝通與安排,導致出現臨時性的緊急配送。
11. 業務人員的忙,還有可能是忙著回家睡覺、打牌、賣私貨、給其他公司做兼職等等。
12. 業務人員敢說忙,還有一點,是吃準了老板對銷售一線的情況不了解。
也許有老板堅持認為自己的業務人員是真忙,那可以安排一些簡單的檢測,看看是真忙還是忙亂。可選擇的檢測手段有:
1. 建立詳細版的客戶檔案,內容包括對客戶老板個人情況和生意經營的詳細了解。
2. 檢測業務人員與客戶之間的客情關系,要求業務人員收集各自負責的客戶生日日期和面部照片,看能否收上來。
3. 公司統一注冊手機號和微信號,要求業務人員更換,用于對客戶的信息溝通,看業務人員換不換,用不用。
4. 隨機選擇一個業務人員,老板全程跟車,看看究竟是怎么忙的。
5. 要求業務人員簽署一個情況說明,一旦存在弄虛作假,作案貪污,賣私貨,做兼職等情況出現,將被直接解聘,且沒有一分錢賠償,而且還要被追究公司的經濟損失,看業務人員簽不簽。
6. 要求業務人員提交至少一個月的工作規劃,張貼上墻,人人可見,標注每天的工作安排,然后再對應的標注實際執行情況,或是以日報的形式記錄上報。
7. 財務部門對每個業務人員的產出價值進行匯總分析,在銷售量的基礎上,還要計算退換貨、應收賬款(呆壞賬)、客戶投訴、銷售費用、調動的公司資源(人力,車輛,設備使用)等綜合因素,看看實際的利潤貢獻究竟有多少。
那業務人員若是真的全身心忙于業務呢?
1. 沒有人會嫌錢多了咬手,真正是業務量大,很忙,員工的狀態是很亢奮的,壓根不會抱怨沒有節假日或是加班什么的。
2. 即便是自己實在忙不過來,也不會讓老板多加人,因為一旦加人,就要分走自己的業績和收入。有些業務人員甚至會自己想辦法解決人手問題,例如自己花錢請人,或是讓家人幫忙。
3. 越忙,越會反思自己的職業技術還缺什么,自己的基本功還缺什么,公司的后臺應該還要如何改進。
4. 真正忙于業務的員工,有底氣向老板提出對銷售系統的各種改進意見。
最后,作為老板,不應該只看到員工的忙,而是應該提倡有效率的工作,有價值產出的工作。在公司體系控制下,各項底層工作良好的基礎上,有規劃、有效率、有節奏、有精確指向、有預案的推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