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份制作精美的創業計劃書、一群充滿青春夢想的懵懂青年,在沒有任何社會經驗的情況下,畢業后毅然選擇自主創業已經成為當下的一種“時髦”。易發久在談到大學生畢業后是否應選擇創業時說,我不贊同剛畢業的大學生直接創業,這個時候最應該做的是要為以后的創業做足充分的準備。
他說,創業最起碼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需要有創業精神,二就是要有創業能力。而剛畢業的大學生由于在社會經驗、人脈基礎及實踐能力上都十分缺乏。剛畢業的大學生選擇直接創業,就好比還沒有學會游泳的人直接 “跳海”,難免有去無回。
他提醒廣大選擇創業的大學生,畢業后可以先到大公司去鍛煉幾年,然后找準自己的方向,適機創業。沒有畢業但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在學校里要做兩件事,讀書時,要多參加勤工儉學實踐,在不耽誤學習的情況下,能掙錢養活自己,同時在校要積極的爭當學生干部,培養團隊管理能力。
創業提示
誤區:
當代大學生普遍缺乏創業教育,如果畢業前沒有在學校做過一些小生意,大部分人對于創業并無概念,對于進貨渠道、如何撰寫商業計劃書炒作宣傳、虧損到多少應該進行止損都沒有明確的想法,即使是電子商務等專業的學生也僅僅接觸到皮毛,沒有系統的創業知識。
由于教育體系中死記硬背的東西比較多,而調查的訓練比較少,導致大學生創業甚少經過細致的市場調查,不少人都是跟風創業,風險比較大。
現在國家的政策對大學生創業是有一定傾斜的,比如有一些免稅的政策等等,可是大部分大學生創業者對此并不了解,會付出一些額外的成本。
建議:
決定創業之前,應該多了解創業成功的案例,做好創業前的規劃和心理準備。
創業前應對自己想要涉足的市場做一些調查,避免跟風創業。
要對創業政策進行一定的了解,充分利用政策給予的便利。
避免單打獨斗,盡量找一些合作伙伴抱團創業,既能互相支持,也能分散投資風險。
適合進入的領域。由于剛畢業的大學生,資金一般比較有限,很少有人能夠擁有自己的廠房,因此更適合進入經銷環節,低買高賣以獲取利潤。另一個方面,大學生可以利用思維敏銳、前衛的特點,賣自己的創意,比如經營活動策劃公司、公關公司等。如果自己本來就有一技之長,比如DIY蛋糕、乒乓球等,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術開培訓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