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斕1995年開始從事教育訓練,是個人成長、企業創富與學習型中國最積極的終生推動者。十幾年來受邀在全國一百多個城市舉行了600多場次大型公開課,他的作品及課程影響了近3000萬人。
劉景斕身材不高而瘦小,但他一旦走上講臺,能量便如火般釋放出來。對于鐘愛的勵志教育,他說:“賺錢有很多種,但沒有比改善別人生命更有意義。一個人的成長就是解放思想釋放能量的過程。”
早在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當經濟不景氣、不平等、戰爭等惡魔正在磨滅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靈時,被譽為“成人教育之父”的卡耐基先生以他對人性的洞見,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斷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過他的演講和著作喚起無數陷入迷惘者的斗志,激勵他們取得輝煌的成功。而后,他在實踐的基礎上撰寫而成的著作風靡全球,成為20世紀最暢銷的成功勵志經典。在中國,卡耐基的影響也深入人心,1986年,卡耐基的代表作《人性的優點》、《人性的弱點》也成為初三學生劉景斕的熱讀書籍,讓他知道每個人身上都擁有潛能,都有設定目標的能力和意愿,每個人通過奮斗都能到達成功彼岸。
1995年3月到深圳工作的劉景斕,第一次接受個人成長教育就頗受啟發,課堂上老師的激勵讓他熱血沸騰:“一生就要拼搏!要么你被這所城市趕出去,要么在這里生存下來;要么在城市擁有房子,要么將流離失所!”從此,他感覺深圳就像一所大學校,每人每天都在興奮地工作,到處是“從丑小鴨到白天鵝”、“從奴隸到將軍”的奮斗理想,城市充滿了勵志精神。
1995年9月10日他來到北京,辦公地點在中央氣象局院內,與國家圖書館一路之隔。每到周末他都會在圖書館度過,兩年里讀到了更多有關勵志的書籍。1996年,他參加了美國的心靈學培訓,讓他對于自己的人生目標、方向、目的,想做什么工作,想怎樣生活,希望有什么樣作為,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也從此萌生了做教育培訓的想法。
作為進入這個行業的嘗試,1997年,個人資產已有百萬的劉景斕,和朋友合伙先創辦了一家圖書公司。“經營中間有過不少誘惑,有做房地產或網絡的機會,但發現自己對教育培訓更感興趣,在1999年初,我下定決心和朋友分開經營,注冊了北京人間遠景文化有限公司,將公司定位于推動學習的產業。”
事業開始,劉景斕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是打電話。“開始只是想做一個推廣者,每天打100多個電話,長途電話是3毛錢一分鐘,我一天最少要打150多元的電話長途費。”打了兩年半的電話,但第一次開課只來了6個人。劉景斕不得不叫了幾個朋友來充數。第一年課程開了11次,賠了9次,當時有朋友勸他放棄,但他還是堅持要做。“通過積累客戶人數,每次課程學員在慢慢增加,并逐步實現盈利,后來有一天有個客戶突然跟我講,你在電話里講得很好,能不能請你到我們公司來講課。講完之后還給了我一個紅包。原來講演不僅可以創造收入,而且給我帶來巨大的成就感和快樂感。”2002到2006年,劉景斕可以說是中國講課最頻繁的培訓師。每年52個星期,他有45個周末在各個城市講課,在每個省會講課都達10次以上。
“如今個人、企業甚至國家成功的關鍵是比誰學習得更快、更好。21世紀個人和企業面臨的競爭,本質上是學習能力和創新應用速度的競爭。”
預見未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創造未來。“自己的經歷就是一個勵志過程。”劉景斕說,“我是從湖南山村走來的孩子,曾經是一個不善表達,懼怕當眾講話的人,通過教育培訓放大了夢想和膽量,從一個不敢不會不能說的人變成一個敢講、愿意講、喜歡講、熱愛演講并訓練演說的人。從小企業的普通一員,慢慢邁向自己想要的人生。我從事這一行的體會是,如果一個人朝一個方向持續積累加強,就會取得巨大的成果,持續累積的力量朝著一個方向,就一定有巨大突破。”
當劉景斕演講時,你時常聽到他們自我設限而找的一大堆借口:學歷高低,性別男女,年齡大小,都能成為不能突破自己的理由。“設限就像繩子,捆綁住了一個人的手腳,我要幫助他們解除內在的自我束縛,引向積極光明的一面。”
只有熱愛演講才會用心用情去演講。“我喜愛、熱愛和享受工作。工作最大的樂趣在于能夠幫助聽眾,聽眾從我的演講中得到了放松,得到了快樂,得到了對自己有用的知識與技能,打開了心胸與格局,擴大了人生視野,放大了夢想與追求,去實現人生的積極改變。”
從教育感染自己,到教育他人——“對于勵志行業,我越做越相信,越做越深信不疑,它是有精神追求的,是非常溫暖的行業。”編輯:顧文瑾、于蕾文:ivoy、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