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我們不能再單方面追逐技術、技能的提升。“一技闖天下”已經不能適用于我們,我們需要終身學習,以保證自己不被社會淘汰。現代社會的人才,是需要“德才兼備”的,這是大勢所趨。
為什么幾千年以前的文化,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用它?再過千年,它依然可以適用?
我們現在所學習的優秀傳統文化是經過歷史的“大浪淘沙”沉淀下來的精華;它是跨越時空的。所以不管環境怎么變,技術怎么變,這些經典所帶給我們的智慧都是適用的。
只要做符合道義的事情,利就會自然而然地來。我們如果通過傳統文化的學習,用這個視角再去觀察周圍的事物,乃至去看歷史,就會在現實生活當中,也能夠看到很多唯利是圖的人,它也獲得了很多利,但是我們要知道,把這個時間一拉長,縱觀全局就會發現,只要采用不符合道義的手段獲得的利,“遲早還是要還的”。這是天底下的一個普遍規律。心性是我們很難得的特質,它會在冥冥之中引導自己選擇的方向,做事的態度。而心性往往是在人幼時萌芽,逐漸固化,然后付之一生。我們成年后,我們性格是很難被改變的,甚至包括做事方式,思維模式也只是如此。所以從“先學做人”的目標出發,一路構建自己的德行體系;進而回歸中國道德傳統,以“家”為基本觀念,學做“家庭人”;以國為道德歸屬,學做“中國人”;再以“自然”為基本法則,學做“天下人”;最終構建終身學習的人生原則,終生學習就是終生“學做人”,修身、齊家、治國、利天下,我們不談平天下,我們談利天下,因為自利則生,利他則久,以利天下的胸懷為人處事,自然無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