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一:問題驅動
如果把閱讀活動比作一輛即將開啟遠行之旅的汽車,那么問題驅動就是這輛車的引擎,沒有引擎,這輛車再豪華也寸步難行。作為一個高效閱讀者,他一定是有了問題需要解決,他才會開始翻閱書籍,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那么不抱著解決問題的目的看書的閱讀者,都是對生命的浪費。
正如去醫院就診,或者去看心理醫生的人,都是身體或者心理有問題的人,高效閱讀者會把問題作為驅動閱讀行為的動力,從而開始一系列的閱讀活動。問題驅動,是高效閱讀者習慣養成的基礎。
習慣二:目標至上
一輛加滿油的車,時刻準備開展自己的旅程,而不知道旅程的最終目的地,它仍然寸步難行。高效閱讀者知道,閱讀一本好書,是自己與作者的一次真誠對話的過程。在這個對話開始之前,我們面對著眾多智慧的,坦誠的受訪者們,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選擇到特定階段與自己思想最契合的智者,并做到特定時間內,挖掘出最多的思想結晶和智慧寶石呢?唯有以自己當前的目標為準則,選擇一本書,開始一次充滿樂趣的思想對話。
習慣三:構建環境
高效閱讀者都具有積極主動的行為模式。他們知道什么樣的環境適合高效閱讀,而環境對于我們能夠高效閱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在高速路和崎嶇山路行車,高速路上的車當然能夠更高效更輕松的到達終點,我們的高效閱讀,也需要一條“高速路”,沒有過多的車,過多的建筑物,直達終點的順暢。高效閱讀者需要一個適合高效閱讀的環境。當然,這里的環境,包括如書桌、光線等外在讀書環境,也包括自我認知障礙、情緒等內在環境。如果在半個小時內被經常性打擾,或者沒有舒適安靜的外在環境,我們可能無法做到高效閱讀,另一反面,如何環境舒適,光線明亮,卻對將要閱讀的書籍抱有厭惡或者鄙視的心態,也無法真正完成高效閱讀的任務。所以,適合閱讀的外在環境和內在環境都能直接影響高效閱讀的直接成效。
習慣四:刻意練習
沒有經過教練手把手的教學指導,我們不相信我們可以很好的駕馭汽車,即使是對開車這項技能天賦異稟,也需要自己多次實操練習。那么為什么我們相信我們天生就知道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呢?著名的心理學家埃里克森在“專業特長科學”領域潛心幾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業領域的專家級人物,他發現,不論在什么行業或領域,提高技能與能力的最有效方法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則,他講這種通用方法命名為“刻意練習”。高效閱讀者之所以能夠擁有易于常人的高效閱讀能力,源于有目的的正確練習。指讀法,跳讀法,四層次閱讀法等等,都將是用在高效閱讀者的刻意練習中。
習慣五:結果輸出
高效閱讀者知道什么樣的學習是最有質量的學習方式。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學習金字塔”的理念,在他看來,人類大腦的學習能力通過聽講得來的學習內容留存率,是最低的,僅為5%,而通過閱讀獲得的學習內容留存率也高不到哪里去,僅為10%。那如何從一個低效學習者,變為一個高效學習者呢?那就是,一個高效學習者不僅僅只是對大腦進行信息知識的輸入,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如何將輸入大腦的信息進行編碼匯整,并通過大腦的思維運動進行整合,再講這些信息轉化為高級的思維方式進行輸出。高效閱讀者需要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寫讀后感,錄制學習音頻視頻等外包大腦的方式使得閱讀后的知識能夠存留更長時間。
習慣六:成果轉化
我們常常用紙上談兵來形容一個人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高效閱讀者如如果不能把書中內容轉化成對實際生活有幫助的內容,那也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高效閱讀者,頂多算一個閱讀愛好者。正如學習金字塔所倡導的,如果要使得閱讀過的知識變得有用,學習留存率最好,最有效的辦法是做報告、實踐以及教授他人。
習慣七:更新鞏固
高效閱讀者注重將知識轉化為實踐并為自己所用,以此來幫助自己在生活的各個層面提升品質。持續不斷的更新知識體系,并將更新后的知識作用于生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達到不斷鞏固生活品質的作用,使得生活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更新鞏固,這就是高效閱讀者七個習慣當中能夠讓生活由量變到質變的核心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