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拜讀了《中國文化旅游發展報告2017》,《報告》指出新時期旅游發展的5個特征和未來旅游業發展的及大趨勢,在此旅游業發展背景和大趨勢下,筆者將指出旅游景區賺錢難的四大原因和景區盈利之法!
趨勢一
存量競爭,增量創新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國民精神消費需求將更為突出。然而,在發展過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現象也很突出,這里面也包括旅游業。這種不平衡、不充分,恰恰是旅游業發展的機遇。
一是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眾多資源藏在深閨無人識,得以利用的只是冰山一角。以景區和度假區為例,我國A級旅游景區數量已突破9000家,但優質景區數量較少,迄今為止只有250個5A級景區,29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遠遠無法滿足大眾旅游市場需求。
二是東中西部差距明顯。2016年,東部地區旅游收入和投資均遠超中部、西部,中西部亟需將其資源優勢向旅游優勢轉化。
三是城鄉差距較為顯著。2016年,居民出游方面,全國城鎮居民出游人數是農村居民的2.5倍;旅游收入方面,鄉村地區僅占總量的10%;旅游投資方面,鄉村地區僅占總量的23%。
趨勢二
創意創新驅動力更強,文創成為文旅產業的重要支撐
文化創意,成為文化旅游的重點發展方向。文化創意產業被稱為21世紀全球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全世界創意經濟每天創造產值達220億美元,并以5%的年增長速度遞增。如今,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在旅游領域的拓展和延伸,成為旅游發展的新引擎,反過來,旅游的發展也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繁榮創造了新機遇、新動力。在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及文化創意產品特點的背景下,文化創意旅游已經成為旅游景區、旅游企業及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新領域、新熱點。北京懷柔影視基地、橫店影視基地等一大批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不但提升了休閑經濟時代下的傳統旅游產品和文化活動,而且開始成為各大城市旅游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趨勢三
地產反哺文旅產業的發展模式將遇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對于依托特殊資源的旅游地產而言,城市近郊符合條件的土地資源原本就非常稀缺,拿地難度不言而喻。但是一旦項目遠離城市,必然會面臨銷售速度慢的難題。高層決策者經常會遇到這樣左右為難的兩個方案。通常來講,以下兩類旅游地產的安全系數最高。
第一類,大城市周邊的旅游地產。中國旅游地產的第一波市場高潮不在遠郊,而在近郊。無論市場如何波動,臨近大型城市周邊的強勢項目進可攻、退可守。特別是一旦價格洼地遇到旅游亮點,想不暢銷都難。較典型的是華僑城歡樂谷主題公園模式的成功,最基礎的條件就是臨近一線城市人口密集居住區,從深圳到北京到上海,潛在客群均得以充足保障。未來隨著大城市周邊旅游資源的消耗,位于一線城市周邊1-2小時左右的二線景觀型城市將成為旅游地產熱點。例如上海周邊的杭州、廣深周邊的惠州等地,現在已經成為旅游地產開發的熱點區域。
第二類,旅游知名度高的景區。遠郊旅游地產的破局之處在于依托全國知名旅游景區,搶占稀缺景區資源,借勢區域知名度帶動項目知名度。例如萬達在西雙版納、雅居樂在海南的布局均屬于此類。只有知名的景區,才有充足的人氣,只有充足的人氣,才能支撐旅游地產。
觀成功的旅游地產項目,依托傳統旅游景區成為不二的成功法門。從海南到云南,開發商均是清一色的搶占景觀,涌現出海景系,雨林系、溫泉系、古鎮系等不同題材的旅游地產項目。利用外部旅游資源,將房地產物業升值,能夠更快的形成消費吸引力。因此,旅游地產的本質還是離不開“旅游”二字。總之,如果打算進入旅游地產,首先要考慮能否潛下心來做旅游,如何達成旅游和地產的平衡,如何實現“依靠旅游拉動地產,憑借地產反哺旅游”的良性循環。
趨勢四
文旅融合度越來越高,未來的文旅產品是以有效融合為核心,而非簡單拼湊。
文旅融合運營邏輯已成國家思維,文旅融合發展,有利于更快更好推進文化產品創新開發與文化產業規模化發展。目前全國人均國內旅游次數已達3次/年以上,文化旅游成為國內最大的文化消費市場。因此,文化旅游已經成為文化產品開發和文化產業發展最大的市場基礎。
趨勢五
資本運作更加頻繁,以兼并重組為主的存量調整將大規模展開。
中國國旅并入港中旅,成為最大的旅游央企,錦江集團收購維也納精品連鎖酒店和店和百歲村餐飲連鎖酒店,華僑城和云南世博集團進行重組。為完善產業鏈為目的并購重組不斷加劇,圍繞渠道短和資源端的整合性投資最為突出,首都航空向途牛投資5億美元,成為最大股東,攜程投資中國東方航空成立久棲精品連鎖客棧,以及同程旅游和萬達旅業合并重組,為萬達集團旗下的北京萬達旅業投資有限公司。
趨勢六
輕資產模式將有重大突破。
2016年6月,宋城寧鄉項目簽約。宋城演藝憑借品牌、管理和創意輸出等一攬子服務,獲得了2.6億元的相關服務費用,并將在后續管理中收取管理費。僅僅一年后,寧鄉宋城炭河古城開始試營業,量身打造的《炭河千古情》揭開神秘面紗。至此,宋城演藝交出了“輕資產模式”輸出的第一張答卷。隨著寧鄉項目的開業,也打開了宋城輕資產模式異地復制之門。在這一模式下,宋城與合作方共享宋城品牌與專業優勢,用文化、創意和經驗為合作伙伴節約投資、提高效益,由宋城參與的同類型公園和旅游演藝項目一般能節約投資30%以上。
趨勢七
IP打造成為主要任務。
文旅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是IP:客人心向往之的地方迪斯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各大文旅產業集團充分認識到IP的重要性,紛紛自行打造、或重金并購。IP是新的交易入口,能為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生意,是除了傳統硬件、軟件之外最值得投入的一項新的資源,是文旅新的核心競爭力。除了迪士尼,另一個例子就是賭城拉斯維加斯。那個地方,是個沙漠。誰會去沙漠旅游?可因為有了賭城這個大IP,世界各地的人們趨之若鶩。
在新時期旅游發展和大趨勢下,如何做好旅游景區,實現景區盈利?大量的傳統企業紛紛轉型投資開發旅游景區和旅游地產,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原因有三,一是整體經濟蕭條,傳統企業越來越難做,而房地產已不受政府和銀行支持。二是投資旅游景區政策大力扶持,地方政府雙手歡迎,中國已進入中等發達階段,旅游消費升溫。三是可以跑馬圈地,同時旅游景區有多種盈利方式。
但是,不要說這些新進的旅游開發企業,就是在這個行業的老手都會發現,其實大多數旅游景區投資開發投資大、賺錢難、回報慢。只有少數景區盈利十分可觀。這里面有三種情況。一是傳統的名勝風景區如故宮長城九寨溝,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條件。二是歡樂谷世界之窗,巨大的投資和震撼的體驗。三是前二者之外的廣大的資源平庸、文化單薄的旅游景區。前二者旅游景區盈利都十分可觀,但是不可復制,一個是資源極度稀缺,一個是投資巨大。
現在絕大多數旅游投資商拿到的都是三流四流的旅游資源。因為一流二流的早被開發完了。盈利能力好的景區人家也不可能轉讓給你。很多老板拿到一大片旅游資源,開心得不得了。逢人便講:你看這山這水,太美了!我這景區無人能敵!其實,那是因為他以前根本沒搞好旅游,見得太少。原來挖煤的你想想那是啥環境,原來搞地產的你想想搞的都是巴掌大的地,現在轉過來搞旅游,一看有山有水有樹林還那么一大片地,自己肯定就先暈了。其實自己根本不知道,你拿的只是三流四流五流的資源。
投資旅游景區為什么賺錢難?
原因一、對資源品味認識不清:一看有山有水有樹林有空氣,自己就先醉了,修個大門搞條路,再出去考察學習把別人的東西抄襲模仿一些回來,就開始收門票了。孰不知自己覺得稀奇的,游客早已司空見慣,最后的結果就是門可羅雀。中國旅游發展到今天,競爭叫做高度白熱化,隨著汽車時代的到來活動半徑加大,隨著旅游越來越向新奇特發展,普通的景區已很難生存,除非拿出意想不到的產品項目出來,否則還再把旅游視為游山玩水的水平,以后就很難玩得轉了。
原因二、是對旅游策劃和旅游規劃公司認識不清:旅游投資商大部分是轉行過來的,第一次玩票,很多都知道要請專家來為景區進行旅游策劃和旅游規劃,就像以前他們從事日用消費品或房地產業一樣,每個產品項目都請廣告策劃公司來策劃,以保證產品和品牌暢銷。但是,換到旅游行業請旅游規劃公司就完全不一樣了。廣告策劃行業是完全市場競爭,全中國最聰明的人都集中在這個領域,熊大尋旅游規劃公司十多年前曾長期從事廣告策劃工作,可以說經常會有讓我們妒忌的作品出現。但是旅游規劃不一樣,任何旅游項目立項報批必須做旅游規劃,這變成了行政程序,這個行業完全是行政保護的溫床,沒有市場意識和高度競爭,這是一個幾乎無腦、毫無創意的行當。這就是為什么社會對這個行業會這樣評價:“規劃規劃,墻上掛掛,紙上畫畫,通篇鬼話”。中國的旅游規劃99%都是抄襲模仿的平庸方案!中國80%的旅游景區賺錢難,跟這種鋪天蓋地的平庸旅游規劃有直接關系。我們經手的每個項目,之前都做過很多個策劃和規劃,但是,幾乎每個項目方案我們都猜得到同行是怎么做的,真的是不用看方案,馬上就能猜到八九十。因為,這個行業幾乎沒有人在動腦,什么類型的景區就套什么類型的方案。老板找到這樣的公司概率是99%!不輸才怪!
怎樣才能找到真正厲害的旅游規劃公司?很簡單,請這家公司的老總來現場一趟,讓他看完項目馬上提思路,如果思路還沒超過老板的,或者說的都是套話空話、空談理論的,他的創意都是你聽說過見到過的,那就是99%之列的貨了。策劃規劃就是解決問題,一上來就要一針見血,能至少在三個創意上打動老板和企業班子的,恭喜你!總算找到1%的高手了!
那些派總監、經理來談項目的,派所謂分公司老總來的,是因為這家旅游規劃公司的老板本身就不行,這個公司本身就缺乏頂級高手。旅游投資商的每個項目都是在博命拼生死!對方的老總都不愿過來,你可想而知,最后是些什么人在做你的項目?他們有多少責任心、用了多少心在做決定你生死的項目?
所以,一是一定要見總公司老板,讓他到現場,跟他親自談。二是一定要讓他拿出三個創意徹底打動你!達不到這兩個條件,費用再便宜、人再好處都不能定。否則平庸的旅游規劃必將讓你的投資血本無歸!
原因三、對景區的定位不清,這也有三種情況:一是旅游投資商的定位標準局限于周邊地區,只要與周邊景區有差異他就滿足了。其實不然,旅游景區如果只能吸引周邊城市或只能吸引區域性的游客,則根本做不大,并且遲早要玩完。因為區域的游客是非常有限的,來個三次就膩味了,只有吸引全國的游客才能讓景區持續發展,做大做強。所以,定位一定要是全國性的,千萬不能是區域性的。
二是定位普通、吸引力不大。做好旅游定位,沒有十年以上的廣告業經驗是不可能做好的!因為定位看似簡單,實則千難萬難!沒有對消費者心理研究不行、沒有對市場需求研究不行、沒有對景區資源的高度把握不行、沒有對語言的精準提煉不行、沒有強有力的把景區當作自己家投資的責任心不行……。技巧就不多說了,可以百度熊大尋策劃機構直接看我們的官網,有很多技巧方法。從事旅游業的很多官員老板,雖然有極強的責任心,但是沒有這些經驗和技巧,很難做好旅游景區的定位。而一旦定位不夠準確有力,則所有開發的方向就歪了,事倍功半,徒勞無功!其實很多政府官員和老板的行動力是超強的,說干就真能干!但是我們經常看到每個景區里都有很多項目,并且基礎設施和接待條件都很完善,就是游客量上不來,究其原因,就在于定位不準,項目上再多也沒吸引力。
中國最美的旅游形象定位“風花雪月,逍遙大理”,就是熊大尋旅游規劃公司的2002年的創意作品。此定位與“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起并列為“中國最成功、最優美的旅游形象口號!”
原因四、是對景區的產品認識不清:老板對景區產品的理解大部分是:一要有安全感,什么叫安全感?就是一定要開發自己看到過聽到過的項目和產品,這樣好像別人已經驗證了能成功,所以照搬過來,這樣自己才覺得安全放心!孰不知,旅游市場競爭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冒險!旅游就是消費差異和不同!你搞一個似曾相識的項目放在景區,最多能吸引當地百姓,外地人誰來?沒有外地游客、沒有全國各地的游客的景區,只能叫做“郊游”不能叫做“旅游”!
二要熱鬧,老板還是有天生的市場嗅覺的,不然就做不了老板。他們很看重聚人氣、搞熱鬧的項目,比如游樂園、過山車、唱歌跳舞等等。這些俗套的項目不能說不好,也確實能帶來一些人氣,至少頭幾年還是可以的。但是,這些項目都是常規項目,著眼點還是當地百姓和周邊群眾,玩上幾次這些有限的人群就離你而去了。這些項目缺乏長遠的生命力和持續的吸引力。最近新聞報道,山西煤老板全民開發旅游,兩個相鄰的景區上馬了三個游樂園,立即蕭條了。大家都知道山上搞寺廟能賺香火賺人氣,于是幾個山上數十個寺廟拔地而起,結果也是佛比人多,徒呼奈何!
當今已進入全民開發旅游的年代,旅游競爭高度白熱化,常規的旅游產品和項目已很維生存,只有超常規、震撼性的旅游項目才能保證生存發展!就是做超越想象的項目,要做震撼世人的項目,要做意料之外的項目。你新、你奇、你特,你才真正搞懂了旅游開發之道。越是平庸的創意其實越容易蒙人!因為你聽到過見到過,心理上有潛在的認同,這就是為什么平庸的創意都容易落地,因為它有利用了老板追求安全感的心理,其實一個景區最大的危害不在于資金、不在于管理、不在于營銷,最大的危害就是平庸的旅游產品和創意!就在于所有的動作都圍繞著平庸的產品和項目去做,全是無用功!
每個旅游景區投資至少上億規模,不要再讓錯誤的思維方法和平庸的方案浪費您的投資和心血!要有站在生死的角度來做創意,做定位和產品,才能保證景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