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以腦力勞動為榮,體力勞動逐漸退居幕后的時代,新媒體這個概念是值得大家重視的。
以前創業的時候窮得要死,廣告商提出來方案之后我們一直用不了,沒有錢去做;做推廣的時候也窮得要死,只能自己去搞,所以呢就自己摸爬滾打總結出一些方法。
作為一個窮得要死的人,聽到這個甚感欣慰!
我所理解的媒體非常簡單,把你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能觸及到的、所能理解到的東西,按照你所見識的描述出來,僅此而已。看到向日葵就畫向日葵,不是看到向日葵畫一朵菊花。
在暢談新媒體之前,我們先聊一下作為媒體人該有什么樣的職業操守,秉持什么樣的底線去推進我們媒體行業的發展。
第一點,對稱報道。當我們報道一個事件,涉及到兩個利益雙方的時候,我們就要以同樣的問題去收集他們的答案。比如說,今天京東和蘇寧吵架了,我這邊采訪了蘇寧,蘇寧給了我一個回復,我也采訪了京東,但京東方面回復說不方便談論這件事情。這就叫對稱報道,我們不一定達到結果,但是這件事情一定要做,即使在自媒體上也一樣。對稱報道以排除斷章取義和一家之言。
第二點,眼見為實。
第三點,尊重法律。在我國法治社會的環境下,我們無論是做媒體人還是做平臺,甚至是做公司,尤其是具有一定傳播和營銷能力之后,我們一定要堅守法律的底線。
第四點,道德底線。現在上微博的人很多,我們會發現一些比較惡俗的營銷時常出現,比如說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視頻,是一個美女在地鐵里脫衣服,點開以后發現是一個軟營銷。這個是否觸及道德?我個人認為這個行為不觸及道德,但是內容觸及道德,為什么呢,因為那個地鐵里當時還有幾個小孩子。我認為類似的事情是可以做的,但是做的時候要注意底線。
媒體有兩大組成部分,內容和渠道,所以新媒體的發展大體有三種表現形式:新內容+老渠道、老內容+新渠道、新內容+新渠道,而最后一種,無疑是新媒體的最高創新形式。
我們要做新媒體的三有新人——有料有肉有槽點。
有料就是你所寫的新媒體內容一定要有你的精準爆料,你的內容是不是優質的,最有效的“優質”就是獨家。
有肉,那就是你的文章的文筆。
最重要的——可傳播性,就是要達到讓人分享轉發的目的,你的文章一定要留一個槽點。比如不久前的神州Uber大戰,我們不去追究這個“怪蜀黍”是無意寫錯還是有意為之,但這確實是一個有槽點的營銷文案。吐槽是人們發自人性深處的需求,當人們發現這個東西有漏洞有bug的時候,就忍不住去說去分享。包括大家發朋友圈的時候,千萬不要把話說滿,比如我參加了一個什么樣的大會有什么收獲,你可以吐槽這個嘉賓長得真丑,有槽點利于你與別人達成共識或互動。
我認為的新媒體就是用通俗的語言傳播經典的理論,這就叫做濕營銷。
所謂“濕營銷”是指借由互聯網上的社會性軟件(Social Software)聚合某個群體,并以溫和的方式將其轉化為品牌的追隨者,賦予消費者力量,鼓勵他們以創造性的方式貢獻和分享內容,從而影響商家的新產品開發、市場調研、品牌管理等營銷新戰略。
它的重點是在活動結束之后依然有傳播效果,這一點極其重要,為什么我們新媒體單獨拿出來研究探索,就是我們希望通過新媒體的手段在公司運營及平臺運作的時候達到這個效果。比如現在就有200多位小伙伴在場,那么你們就是我們的濕營銷傳播者,在這個活動結束之后,你們會在活動結束后持續地發表會議相關內容,那么就把我們的互聯網參會指南、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騰訊大講堂傳播出去了。
做新媒體人要有三個態度。
第一個,溫度。溫度就是要關懷,要讓你和你讀者有一個深的鏈接。如果是社會人文性的文章,一定要有人文關懷。
第二個,態度。態度就是要明確自己的立場,在傳統媒體中可能在事實準確尊重法律的前提下還要考慮政治的正確、公司的原則、老板的意見等等,但是做新媒體的時候,一定要表明自己的態度,把編輯的個性深度挖掘出來,小編就是老大,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標簽。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們所見的大號,包括微博微信甚至是社區版主,他們其實都有非常鮮明的個人標簽。
最后一個,濕度。這是做新媒體的立身之本,什么叫做濕度,濕度就是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