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綱材料冷成型技術:100米長度直線度允差僅有一根頭發的1%,壟斷全球核電站關重部件市場)
(達飝為上海某日資汽車零部件獨資企業高價授課,學員均大部分是碩士學歷)
面對德國工業4.0美好前景,中國制造企業應如何舉手投足,付諸行動?
工業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是全價值鏈和生命周期的管理,是產品制造個性化、高端化、服務化的持續創新。
商業模式派認為,德國制造的精細與精準,國內企業難以迅速達到,發力點要放在“快速響應”和”時空拓展”的模式創新上?;ヂ摼W、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是可以全球共享的,應該抓住這個機遇。
技術派顯得要冷靜、低調。例如,在智能應用領域,我們目前做得較多的,還是智能物流,智能服裝,甚至還有智能菜市場。而諸如特種鋼材冶煉、高精銑削磨拋、高可靠性傳感器等,尚未掌握核心技術。中國企業必須扎實推進基礎研發,掌握核心技術,避免重蹈汽車行業的覆轍。練好內功把技術搞上去是最為關鍵而緊迫的任務。
達飝認為,追逐工業4.0,首先應把工業化的基礎技術做好。工業4.0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的‘兩化’融合,工業化是智能制造的基礎和前提。像諸如智能菜市場樣板等,只是換湯不換藥,舊瓶裝新酒,消化國家的專項經費罷了。
因為,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全世界可以共享。而工業化技術,別說國與國之間,即便是企業之間,都絕對是不交流的??缭竭@道坎沒有捷徑,核心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
彎道超車是中國制造業崛起的氣魄與精神。當我們駕駛著拖拉機,與保時捷展開真實的競賽時,就要摒棄浮躁,靜下心來,腳踏實地。中國制造只有愈加隱忍、愈加堅韌、愈加卓絕;只能加大步幅,加快步頻,全力沖刺,破題突圍!一旦雙腳脫離地面,“飛”了起來,必將狠狠地摔回地面,車毀人亡!
同時,配合以現代的、務實的流程化頂層策劃,行動計劃Action plan,把自己企業,自身行業資源的協同優勢,發揮到極致!
不能忽視的是,我們在向前沖刺的同時,還要時不時停下腳步,回過頭來,對粗放經營時代遺留的短板弱項,做針對性補課追課。
中國制造,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