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規范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財政部在2014年連續頒布了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修訂)、第9號《職工薪酬》(修訂)、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修訂)、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修訂)、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修訂,財會[2014]23號)、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第40號《合營安排》、第41《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 8項新企業會計準則,其中:第37號于2014年12月31日開始執行,其余7項于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范圍內施行,鼓勵在境外上市的企業提前執行。
2017年,財政部修訂印發了《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財會〔2017〕7號)、《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財會〔2017〕8號)、《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財會〔2017〕9號),并再次修訂了《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 財會〔2017〕14號)。這三項均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再次修訂后的《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企業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企業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告的企業,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內上市企業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非上市企業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時,鼓勵企業提前執行。執行本準則的企業,不再執行我部于2014年3月17日印發的《金融負債與權益工具的區分及相關會計處理規定》(財會〔2014〕13號)和2014年6月20日印發的《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財會〔2014〕23號)。
執行財政部于2017年修訂印發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財會〔2017〕7號)、《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財會〔2017〕8號)、《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財會〔2017〕9號)的企業,應同時執行2017年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
課程主要亮點與收益
1、對2014年、2017年修訂與新發布的各項企業會計準則逐項分析變化;
2、在透析各項企業會計準則的基礎上,聯系企業實務提出了如何應用的方法與技巧;
3、以足夠的應用案例深入介紹了新準則下的會計處理;
4、闡述了新準則對企業帶來的影響與應對措施;
5、在講授上,深入淺出,融會貫通。
第一講 2017《企業會計準則》變化以及對企業的影響
一、 2017年企業會計準則變化
二、相關變化對企業的預期影響
第二講 2017《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修訂,2018.1.1起施行)
一、新準則修訂變化
(一)修訂金融工具的分類與計量模式
(二)引入預期信用損失減值模型
(三)簡化嵌入衍生工具的處理
(四)調整非交易性權益工具投資的會計處理
二、金融工具的確認和終止確認
三、金融資產的分類
四、金融負債的分類
五、嵌入衍生工具
六、金融工具的重分類
七、金融工具的計算
八、金融工具的減值
九、利得和損失
十、銜接規定
十一、應用案例
第三講 2017《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修訂,2018.1.1起施行)
一、新準則修訂變化
(一)金融資產轉移的定義
(二)金融資產終止確認
(三)金融資產轉移的計量
二、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的一般原則
三、金融資產轉移的情形及其終止的確認
四、滿足終止確認條件的金融資產轉移的會計處理
五、繼續確認被轉移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
六、繼續步入被轉移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
七、向轉入方提供非現金擔保物的會計處理
八、銜接規定
九、應用案例
第四講 2017《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修訂,2018.1.1起施行)
一、新準則修訂變化
(一)明確了10個要點
(二)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
(三)拓寬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的范圍
(四)改進了套期有效性評估
(五)增加信用風險敞口的公允價值選擇權
二、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
三、套期關系評估
四、確認和計量
五、信用風險敞口的公允價值選擇權
六、銜接規定
七、應用案例
第五講 2017《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修訂,2018.1.1起施行)
一、新準則再次修訂變化
二、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區分
三、特殊金融工具的區分
四、收益的庫存股
五、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抵消
六、金融工具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影響的列報
七、與金融工具相關的風險披露
八、金融資產轉移的披露
九、銜接規定
十、應用案例
第六講 《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2018 . 1 . 1 起施行)
一、新準則修訂變化
(一)將現行收入和建造合同兩項準則納入統一的收入確認模型
(二)以控制權轉移替代風險報酬轉移作為收入確認時點的判斷標準
(三)對于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的會計處理提供更明確的指引
(四)對于某些特定交易(或事項)的收入確認和計量給出了明確規定
二、確認收入和合同變更會計處理
三、計量
四、合同成本
五、特定交易的會計處理
六、列報
七、銜接規定
八、應用案例
第七講 《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修訂2017.6.12起施行)
一、新準則修訂變化
(一)關于政府補助的范圍
(二)關于政府補助相關會計科目的使用
(三)關于財政貼息的會計處理
二、確認和計量
三、列報
四、銜接規定
五、應用案例
第八講 2014《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 ——長期股權投資》(修訂,2014.7.1起施行)
一、 新準則修訂變化
二、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
三、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成本法
四、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權益法
五、 長期股權投資會計處理方法的轉換
六、 新準則的影響與應對
七、 應用案例
第九講 2014《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 ——職工薪酬》(修訂,2014.7.1起施行)
一、 新準則修訂變化
二、 職工薪酬的含義及分類
三、 職工薪酬的類型
四、 短期薪酬的核算
五、 離職后福利的核算
六、 辭退福利的核算
七、 其他長期福利的核算
八、 職工薪酬的披露
九、 新準則的影響與應對
十、 應用案例
第十講 2014《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 ——財務報表列報》(修訂,2014.7.1起施行。)
一、 新準則修訂變化
二、 財務報表列報的基本要求
三、 資產負債表的最新編制要求
四、 利潤表的最新編制要求
五、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最新編制要求
六、 附注的最新列報要求
七、 新準則的影響與應對
八、 應用案例
第十一講 2014《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 ——合并財務報表》(修訂,2014.7.1起施行)
一、新準則修訂變化
二、企業中可分割的部分、結構化主體
三、合并范圍的界定
四、合并程序方面的主要問題
五、特殊交易的合并處理問題
六、新準則的影響與應對
七、應用案例
第十二講 2014《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 ——公允價值計量》(新發布,2014.7.1起施行)
一、 新準則修訂變化
二、 公允價值概述
三、 公允價值的計量
四、 公允價值的披露
五、 新準則的影響與應對
六、 應用案例
第十三講 2014《企業會計準則第40號 ——合營安排》(新發布,2014.7.1起施行)
一、 新準則修訂變化
二、 合營安排的認定與分類
三、 合營安排的會計處理
四、 新準則的影響與應對
五、 應用案例
第十四講 2014《企業會計準則第41號 ——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新發布,2014.7.1起施行)
一、 新準則修訂變化
二、 在其他主體中權益披露最新規定
三、 新準則的影響與應對
四、 應用案例
第十五講 2014《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 ——金融工具列報》(修訂,2014.12.31起施行)
一、 新準則修訂變化
二、 金融工具的定義及分類
三、 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劃分
四、 權益工具的核算
五、 金融資產與金融負債的抵消列示
六、 金融工具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影響的列報
七、 與金融工具相關的風險披露
八、 金融資產轉移的披露
九、 新準則的影響與應對
十、應用案例
第十六講 2014《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6號》(新發布,2014年1月17日起施行)
一、 本解釋的銜接
二、 棄置費用的最新規定與實務操作
三、 同一控制企業合并情形下的合并財務報表編制的最新規定與操作實務
第十七講 綜合案例與答疑
時長: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