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預防青少年近視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4月3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召開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暨推進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視頻會議,推動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各省級人民政府簽訂全面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責任書,進一步加強新時代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和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出席會議并講話
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出席會議并講話。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宗明代表上海作了《預防為主、綜合施策、合力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的經驗交流發言。宗明說,我們始終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家庭配合、社會參與”的原則,依托“上海市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全面落實“預防為主、分類施策、綜合干預”策略,努力提高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水平。
一、堅持預防為主,加強源頭防控。
降低近視率的關鍵在于預防。上海市的做法:一是建立兒童屈光發育檔案。自2007年起,上海建立兒童屈光發育檔案,列入上海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將首創的“視力+非散瞳驗光”方法應用于屈光檔案建立和近視篩查,建立地方技術標準和工作規范,被國家衛生健康委推廣應用。截至2018年底,累計為187萬名4—18歲兒童青少年建檔,開展篩查服務353萬人次。
二是開展近視高危風險預警。重點對屈光儲備異常的兒童進行風險預警,向50萬家長累計發出65萬次預警信息。三是開展近視綜合干預及研究。教育和衛生健康部門共同實施教室燈光改造、課桌椅配置改善等綜合干預措施,明確課業簿冊安全衛生與質量要求,學生戶外活動時間每天增加至2小時,近視發生率下降近30%。
二、堅持早診早治,提高防控效果。
早期發現并規范矯治有助于延緩近視的發展、減少高度近視和不可逆的視力損傷。一是建立綜合防治服務模式。明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近視篩查、醫療機構開展診斷和規范矯治、眼病防治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全程質量控制與管理,共同支撐學校、家庭落實兒童視力健康自主管理。二是完善綜合診治服務網絡。細化近視分級診斷標準,優化轉診要求與流程,在17家市和區眼病防治機構、124家二三級醫院和240余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之間建立規范有序的分級轉復診制度。截至2018年底,累計提供轉復診服務112萬人次。
三是加強信息化支撐。依托“上海健康信息網”和“上海健康云”平臺推動屈光發育檔案、篩查服務、臨床診斷與矯治等信息的互聯、互通,建立臨床診療與近視預防、干預服務的醫教協同機制。
四、堅持社會參與,優化防控環境。
近視防控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衛生健康教育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社會各方廣泛支持。
具體做法是:開展“‘目’浴陽光,預防近視”主題宣教活動,制作全國首支《愛眼歌》,提高社會公眾對近視防控重要性的認識。強化醫教協同機制,加強學校健康教育,推動學生行為綜合干預,依托“互聯網+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治”平臺和市政府實事項目——“智慧健康小屋”,支持家長和學生開展視力健康自主管理。
上海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按照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要求,進一步細化目標任務,狠抓責任落實,重點推進學生健康綜合監測和健康教育工作,建立近視分類干預模式,切實提高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水平,進一步推動學校衛生健康教育工作更上一層樓。
藍帽守護在中國關工委健體中心公益護眼聯盟的關心和指導下,立足西南“三省一市”即云南省、貴州省、四川省和重慶市開展校園近視防控基礎設施建設、科普宣教、篩查建檔和公益干預等試點工作,堅持以“不花學校和家庭一分錢,切實幫助校園降低近視率”為工作指引,為積極探索公益護眼模式,努力為全國近視防控提供示范樣板。
為了遏止兒童近視患病率不斷攀升的勢頭,藍帽守護加大在兒童近視防控領域的投入,連續在四川、云南、貴州和重慶市廣泛開展支持青少年公益護眼模式。
目前首批公益護眼試點學校啟動了校園近視防控基礎設施捐贈,做好篩查建檔、公益干預、科普宣教等環節,扎實推進試點學校學生近視防控工作。
我們堅信,藍帽守護依托中國關工委公益護眼聯盟各基層工作站的共同努力下,在兒童青少年個人自身、家庭、學校、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兒童青少年近視的問題必將得到有效的防控,堅決打贏近視防控攻堅戰、還給孩子們一個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