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認真按照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要求部署,在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推進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方面,開展了一些探索。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
認真組織學習最高領導人關于學生近視問題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學習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引導各地各有關部門充分認識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的重要意義,增強工作緊迫感和歷史責任感,著力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教育強國戰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認識看待、推進落實這項工作,將思想和認識統一到中央的要求上來,聚焦到綜合防控工作落實推進上來,把近視綜合防控工作融入到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之中。
二、完善制度安排,健全工作機制。
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轉發教育部等八部門《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建立了全省推進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授權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與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簽訂防控工作責任書,設區市人民政府與縣級人民政府簽訂責任書,擰緊防控工作的機制“鏈條”。
以建立近視大防控、優化學校衛生與健康工作大環境為目標,先后出臺《“健康江西2030”規劃綱要》《江西省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學校食堂食材供應安全工作意見》等政策文件,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保障近視防控和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落地。
三、堅持綜合施策,強化防控合力。
一是實行預防控制。從2015年開始,我省就依托南昌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探索開展“青少年視力保護行動計劃”,定時定點開展眼健康宣教、視力健康篩查等工作,并建立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檔案,形成醫院—學校—家長—學生視力健康實時監測與預警的多點互聯格局,進行動態管理;2018年底,我省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財政部關于近視調查部署,對全省所有11個設區市篩查全覆蓋,抽查學生67120名。這為大規模開展綜合防控工作探索了路徑,積累了經驗。
二是減輕學業負擔。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標準組織教學,印發《江西省實施校外培訓機構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做到校內校外統一減負。逐年增加初中畢業生升學體育考試分值,從2017年的30分增加到2019年的55分,引導中小學生增加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時間。全省創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784所,校園足球人口突破100萬。
三是加大資金投入。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牽引,全省財政性教育經費從2014年的705億提高到2018年的1052億,累計新建、擴建學校6603所,全省中小學校全部達到國家“全面改薄20條底線要求”,超大班額、大班額比例顯著下降,新建、擴建的學校都按國家標準配備可調節課桌椅,教室照明衛生標準符合國家要求。
四是開展專項治理。連續6年在全省學校開展食品安全“護校行動”,扎實推進校園綠化、廁所改造、食堂整修和垃圾分類回收工程,校園環境更美,衛生更潔凈,食品更安全,學生健康生活、學習的意識進一步養成。
五是強化宣傳教育。持續開展“師生健康中國健康”主題活動,運用互聯網、廣播、宣傳欄、微信等有效媒介,采取動漫、慕課、智慧管理云平臺等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愛的形式,宣傳近視防控、學校衛生與健康科學知識,營造濃厚環境氛圍。
五、加大督導評價,促進工作落實。
將近視綜合防控、校園食品安全和環境工作,納入全省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體系,納入縣(市、區)黨政領導干部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體系,發揮教育督導的“牙齒”作用。加大新聞輿論監督作用,推廣宣傳綜合防控近視工作好的經驗做法,對負面典型予以曝光。密切家校聯系,動員家長積極支持參與綜合防控近視、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
江西省副省長孫菊生特別強調,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對照中央的要求、兄弟省區市的先進做法,我省還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綜合防控近視的工作基礎尚不夠穩固、部門學校社會工作合力有待增強、工作方式方法仍需創新、資金投入保障缺口較大等等。
下一步,我省將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嚴格落實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與江西省人民政府簽訂的全面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工作責任書的相關職責,持續發力,狠抓落實,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實更細一些,為教育強國、健康中國貢獻江西力量。
兒童青少年是祖國的接班人,他們在擁有豐富的知識的基礎上,還應該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在我國兒童青少年視力出現近視的情況已遠遠超出其他國家。不僅兒童青少年近視眼的發病率高,而且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近視眼帶來的并發癥種類多、范圍廣、隨屈光度加深及年齡增長而增多,可直接破壞視功能。所以預防近視眼,保護青少年視力,實為刻不容緩的問題。
兒童青少年近視眼的綜合防控因其時間長、任務重的特征,需要政府主導、多方聯動,才能快速打贏近視防控攻堅戰。
良好的視力能讓兒童在成長時獲得更多歡樂,使青少年在未來找工作時有更寬廣的擇業范圍,讓他們在追求理想的路途中,不會被弱視這塊絆腳石所阻礙。我們也相信,在兒童青少年個人自身努力下,在家庭、學校以及全社會的幫助下,兒童青少年視力近視的問題將能得到有效的防控。
我們有責任還給孩子一雙明亮的眼睛,必須結合實際建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的長效機制。推動中國校園健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2億中國青少年享受到優質的校園健康公益服務。
在新型近視成因理論的指導下,藍帽守護需建立并完善基于眼底分析的專業評估機制(眼底數據庫及浙大睿醫人工智能眼底分析技術),從而為社會推薦優秀的近視防控解決方案,同時通過基金會等公益平臺,完善社會捐助機制,從而實現校園“不花家庭一分錢,有效降低近視率”的近視預防公益模式,不斷開創近視防控事業的新局面和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