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社會日益激烈的今天,成人世界才有的高壓狀態不知不覺中已走入孩子的童年,繁重的家庭作業,緊張的學習生活,不僅給孩子們帶來困擾,也讓家長和老師們費心心力。比如…
孩子天天做作業拖拖拉拉,花了好半天時間才做完,還錯了一大半
我家兒子跟他說什么都聽不進去,也不好好學習,就知道貪玩
班里有幾個學生,上課總喜歡開小差,講閑話,怎么都管不住啊
唉~同樣的班同樣的集體,可就是有的學生接受能力要慢一些
相信很多家長和老師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那么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
我們不妨來看看,孩子從小學到高中都在學習,而學習的內容是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歷史等等,所以這里要注意的是“知識內容都是一樣的”,不可能北京的小學數學和南京的小學數學學的東西不一樣,不可能湖南的孩子學英語從26個字母學起,湖北的孩子學英語一開始就學單詞。所以這些包含內容基本不變的東西被稱作“硬知識”。可是即便是同班同學,同樣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成績也不一樣。
那么,究竟哪里不一樣了呢?
我們仔細觀察,有些孩子是比較偏科的,比如有的孩子英語特別好,因為他特別喜歡英語老師,覺得老師信任自己,所以這里情緒起到了積極作用。
有的孩子你用“講給他聽”的方式,他似乎理解不了,但你當著他面用“做給他看”的方式來告訴他時,他接受的特別快,所以有的人擅長“聽”而有的人擅長“看”。
還有的孩子做化學題很快,但寫起作文來就開始犯愁,有的孩子背短文很厲害,可要做起數學題就開始卡殼了。而有的孩子全科成績都很好。
我想很多人都聽說過,大腦的左半腦和右半腦的功能不同,左半腦大多負責邏輯性思維,右半腦大多負責概念思維,而大多數人往往認為通常情況我們只擅長用一邊的大腦進行運作,所以要開發另外一邊的大腦,所以,這就是全腦效能整合了嗎?并不是,左右腦靈活使用,這僅僅只是整個全腦效能整合的冰山一角,全腦效能整合還包括腦與眼、耳、口、手等器官的高效連接,從而提高思維效率與理解程度;前腦與后腦的整合,從而獲得情緒上的支持;上腦與下腦的整合,從而解決生存與壓力感對學習的阻礙等等等等。簡單來說,全腦效能是通過一系列的整合來改變腦內運作模式,從而輕松高效的處理問題。
當孩子能更靈活的運用自己的大腦,使視覺、聽覺、感覺能力得到質的提升時,也會大大支持到傳統教育中所提及到的運算能力、想象力、記憶力、理解力、表達力、反應力以及自控力的提升。
當孩子擁有更厲害的能力之后,再去學習“硬知識”,結果就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