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孩子往往做事拖拉,需要多次幫助、督導和提醒才能完成一件簡單的事情,在日常生活管理
和人際交往能力上明顯落后于正常兒童。多動癥孩子不僅不聽家長規勸,反而存在明顯的對立違抗
,表現為多嘴、愛爭吵、自我中心、占有欲強。假如沒有給他們買想吃的零食、不讓他們看喜歡的
電視節目,想玩電腦別人不讓給他,孩子會情緒激動、發脾氣,根本不考慮別人是否有合適的理由
。他們往往在父母和兄弟姐妹面前蠻橫無理,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的每一個要求都必須馬上滿足,
從不考慮他人的想法。
多動的孩子,在課堂上輕微的身體活動是應當被允許的。老師不妨在教學過程中給這樣的學生提供一些
活動身體的機會,例如分發試卷、到講臺前來做演示等。鐘清輝主任認為,針對多動孩子的特點,主要
運用強化理論進行干預,如果孩子出現積極的行為,如上課認真聽講,可以給予表揚;若在家中服從家
長的指令,可以通過小的獎勵予以積極強化,從而使這種正性行為反復出現,而對于不良行為,如插話
和引人關注,則可以忽視,從而消除通過強化達到較少行為的目的。
多動癥孩子往往警覺水平也存在問題,晚上很困了,沒有精神了,也不睡覺,往往會黏著父母,家人催促
也不管用。鐘清輝主任認為,父母經常被孩子搞得白天昏昏沉沉的,工作效率低下。時間一長就會對孩子
失去耐心,有時候會嚴厲的體罰孩子,導致親子關系緊張。多動癥孩子很多行為會使家長感到羞愧惱火但
卻無能為力,長期會產生對抗情緒,影響親子關系和睦。
在學校,可以通過榜樣示范的方法讓孩子的行為得到改善,可以幫助多動癥孩子,通過觀察學習獲得自我
評價的標準和自我評價的能力,當他認為自己或榜樣的行為合乎標準時就給予肯定的評價,這樣孩子就能
夠對行為進行自我評價,從而自我強化。孩子在教室中表現出的不良行為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引起同學或
老師的注意,或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發生的,老師對這種行為過度的關注反而會強化這些行為,而選擇性
地忽視不恰當的行為是有益的,如果孩子只是出現輕微的不良行為,并沒有破壞課堂紀律、妨礙他人正常
學習,這時老師可以選擇不看這名學生,不給他任何注意力,直到他的不良行為停止、好行為出現時,立
刻給他正面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