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QP/FMEA/MSA/SPC,作為一種技術工具,不僅汽車行業使用,在其他制造業也可使用,有效利用這些技術工具,可以提升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
在按ISO/TS16949標準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時,如何運用質量管理的上述技術工具是重點和難點。
1、課程時間:APQP/FMEA/MSA/SPC 均為1天。
2、APQP:是一種結構化的方法,用來確定和制定確保某產品使顧客滿意所需的步驟。是將產品和制造過程設計開發作為項目進行管理,項目管理的三個要素是進度、成本和質量。其主要意義:1)設計出顧客需要的好產品;2)在產品投產后的制造過程中控制好顧客關注的特殊特性。內容主要包括:
第一階段 計劃和確定項目
第二階段 產品設計和開發
第三階段 過程的設計和開發
第四階段 產品與過程確認
第五階段 反饋、評定和糾正措施
3、FMEA:是一組使設計、制造/裝配過程盡可能完善的系統化的活動。其目的主要是:發現、評價產品/過程中潛在的失效及其后果;找到能夠避免或減少這些潛在的失效及其后 果的措施;書面總結上述過程,將以上過程文件化,作為過程控制計劃的輸入。課程內容主要講解如何進行FMEA的工作。
設計FMEA - 針對產品本身,產品設計、開發時期的分析技術
過程FMEA - 針對產品的實現過程,過程開發設計的分析技術
4、MSA:為分析每種測量和試驗設備系統得出的結果中出現的變差,對其進行統計研究。此要求應適用于控制計劃中提及的測量系統。所用的分析方法及接受準則應符合顧客關于測量系統分析的參考手冊的要求。如果得到顧客的批準,也可用其他分析方法和接受準則。本課程側重于實際應用和結果分析講解,主要內容:
1)相關術語名詞
2)測量過程
3)測量系統分析的準備
4)計量型Gage R&R研究方法
5)計數型測量系統分析
5、SPC:SPC全稱是“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即統計過程控制,是1924年美國休哈特博士發明控制圖后產生的,通過各種工具來區分普通原因變差和特殊原因變差,以便對特殊原因變差采取措施。本課程側重于實際應用和結果分析講解,課程主要內容:
1)統計過程控制 SPC的基本概念
2)兩種過程控制模型和控制策略
3)兩種變差原因及兩種過程狀態
4)過程能力與能力指數
5)控制圖-過程控制的工具
6)控制圖的制作及應用(以X-R圖為例)